1 / 2
文档名称:

书生救国.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书生救国.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书生救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生救国2012-09-2311:18:18在无锡东林书院,大门口上至今挂着一副对联,被历代读书人吟诵: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是明朝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写。公元1594年,也即万历22年,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回到故乡无锡,和弟弟顾允成一起修复了城东的书院。重修时,因为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帮了大忙,便取其名字中的“东”和“林”缀成,名为东林书院。在东林书院,顾宪成一时博得天下名望。讲学之余,这里聚集起不少人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3天,影响天下舆论。一时间三吴士绅、朝野人物、东南名望等都以此为据,渐成“东林党”。在此后的50多年里,他们反对王公贵戚、权臣宦官,以儒救国,从学术而政治而道德,终在与阉党一决生死后登上神坛。在历史上,东林党人以清议和气节博取盛名,而其实明朝之亡和宋朝一样,都亡于党争,宋朝的党争始与司马光,明朝的党争则始于东林党。东林党和当时诸党一样,都是为了权力钱财,只不过他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日后又被岁月神圣化了。夏允彝当年就说:“平心而论,东林中亦多败类,攻东林者间亦有清操独立之人,然其领袖之人殆天渊也。东林之持论甚高,而于筹虏制寇卒无实着。攻东林者自谓孤立任怨,然未尝为朝廷振一法纪,徒以忮刻胜耳。特可谓之聚怨哉?无济国事殆同矣。”实话说,东林党里虽然有左光斗、杨涟这样的铁骨忠臣,也有袁崇焕这样的儒将,但是更有名为君子、实为小人的卑劣言官,他们甚至把私益摆在公利之上。明朝的灭亡,首因当推这群既愚且贪的江南士子,在富可敌国的江南他们偷税漏税,甚至要废工商税而增收农税——魏忠贤是要其交税,所以才激起东林党人的杀却之心。但是,崇祯只免了魏忠贤的职,令其守陵,终至他忧愤而死。魏一死,东林党人就把持了朝政,而其害要大更多,魏忠贤只是名声不好,坏处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东林党人很聪明,利用朝野对阉党的厌恶,以清流自居,对其为破而破,自己却不能自立,提出着力国计民生的良策,同时不与清和谈,终于在口舌中丢了江山亡了国。同时,也恰恰是东林党的君子们,为道德而道德,为大义而大义,眼中只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人,终致江山离乱。虽然他们对张居正有反对,也有平反,态度暧昧不明、波诡云谲,然而他们却有共通之处,张居正的冷酷、洁癖、严苛,在东林党人身上又何尝没有?且他们更加自恋、自负、自傲,不如张居正之处,是东林党人在治国上毫无能力。但东林党人的道义天下,终究是纸糊装裱的,仅靠他们的口舌气节,毕竟救不了大明王朝,况且东林党人是真有气节么?明亡之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大批卖身当***的人中,东林党人不在少数。这些江南士子,在竹林清风和窗明几净中,喝过清茶,谈过江山,但是面对铁骑和屠刀却进退失据,气节如图穷而见的匕首,咣当落地。东林魁首钱谦益学问淹博,名动江南,一反公安与竟陵之风,格局阔大,有扭转明朝文章衰亡之势,顾炎武、郑成功都是他的学生。钱夫子,他59岁时不管不顾,坚持迎娶23岁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然而这种坚持,在其气节上则一无所见。他后任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多铎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良久,最后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拉住。后来在滂沱大雨之中,钱谦益率领一干大臣开城向多铎迎降,史载:“豫王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