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化学小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学小论文.docx

上传人:小枷 2019/2/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学小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键的历史与发展彭超摘要:化学键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从微观上解释了物质分子以及原子间的结构和结合方式,从而使化学家们能够定性地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键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是近代化学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化学键历史的研究与反思,我们能够把握更深刻科学的研究方法。关键词:化学键;历史;量子;物质结构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界的物质充满了兴趣,石器时代的人类通过打磨石头制造工具,他们就对石头的构造满怀好奇,以至于到后面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什么能把诸如铁粉、沙子一样细碎的东西结合成坚硬的铁块、石头? 而当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都已经知晓问题的答案,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原子,离子或者分子构成的,而各种微粒间的结合力使这些原本离散的微粒结合成一个整体。我们现在得出的答案便是先人们经过不懈努力,不断修正得到的结果。让我们回顾历史,追寻先辈们探索物质与化学键的历程。。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史书载,“夫和生实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杂以成百物”,认为互异的食物才能够相互结合成万物。而欧洲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则确立了土、气、火与水四种原素(虽然他不曾使用“原素”这个名字)。其中每一种都是永恒的,但是它们可以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这样,便产生了我们在世界上所发现的种种变化着的复杂物质。它们被爱结合起来,又被斗争分离开来。爱与斗争对于恩培多克勒来说,乃是与土、气、火、水同属一级的原始原质。德谟克利特则用原子的漩涡运动说明原子的聚集和分散。(1604~1670)提出了物质同类相亲、异类相斥的思想。其后还出现了关于物质结合的亲和力说,认为物质的微粒具有亲和力,由此互相吸引而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这个阶段中发展的化学键观点主要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上的推测认识。而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廖正衡教授看来,“这一阶段认识的特点,是带有猜测性和笼统性的,并且夹杂着‘万物有灵’的神秘的情感色彩,还不是科学上的认识。”[1][1]这一阶段的自然科学,主要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因此,人们对于亲和力的认识,也就自然地带有着机械的,力学的特征。近代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RobertBoyle,1626-1691)就曾以物质微粒间存在着钩、齿、棘的相互咬合来说明亲和力的本质,从而摒弃了传统的“爱”和“憎”的超物质观念,是一个很大进步。牛顿则认为,物质微粒间也和天体之间一样,存在着类似于万有引力的力使其相互结合,进而摒弃了不自然的钩、齿、棘等机械观念,把机械的、静力学的图像转变为动力学的图像。[1]到了燃素学说时期以后,一些化学家开始进行了较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1718年,法国化学家曰夫鲁瓦(EtienneFraecoisGeoffroy,1672-1731)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一种酸能否从盐中置换出另一种酸等规律,提出了一张酸和碱的亲和力大小的比较表。此后,燃素学说的创始人施塔尔(1720年)和瑞典化学家贝格曼(1775年)等人又进一步研究了亲和力表,并试图用力学的原理,以比较的观点说明亲和力的性质。此外,德国化学家宋温尔(1777年)和法国化学家贝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