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活着 影评.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活着 影评.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5/10/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活着 影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活着》影评
2010级海洋科学类 0********** 王洋
开头信天游式的曲调像是取材于陕北的地方曲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个音乐随着情节的发展经过多次变化,在不同场景出现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情绪,曲调似乎就预示了艰辛无奈但却坚忍的人生历程。而片中福贵一家的机遇和生活大抵如此。雨果曾经说过,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在生存,而人在生活。且不说前一句动物在生存对错与否,而人在生活确实千真万确,福贵一家历经各种苦难和悲剧,但他们的生活里,更多的是无奈之后的再度面对生活的坚忍。我认为本片很好的刻画了这一点。
首先说一下故事梗概:该影片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主人公福贵以前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少爷,但是因其生性好赌,将自己的家产全部败光,最终气死了父亲,妻子家珍也带着孩子远去,留下了病重的母亲在一个黑暗的小屋子里苟延残喘,场景无比凄凉。后来福贵靠演皮影戏为生,从给普通老百姓到给国军再到给八路军,经过了多年的奔波,最后终于回到了家。接着到了大跃进时期,福贵的儿子有庆也因为过度疲劳而死于车祸。然后到了文革时期,这个时候个人崇拜思想极其严重,凤霞在这个时候找到了意中人---二喜。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墙上到处都是毛泽东头像,送的彩礼也是《毛泽东语录》。再后来就没有了时间说明,不过凤霞因为生孩子难产而去世……不过原作中的结局更悲惨,家珍因病去世,二喜也因工伤去世,最后只剩下福贵和孙子馒头。
影片开始,福贵还是花天酒地的阔少爷,摇着色子。殊不知龙二早个他下了套,也怪他自己嗜赌成性。其间有一段福贵唱了一段皮影戏,此处唱戏的福贵,尽显纨绔子弟的形象。
此时的福贵,还有很多的自满有很多的富家子弟的悠哉。到后面输光了家底,拖着一家住在拥挤的租房里。此时的皮影成了福贵谋生的手段,此时唱戏的福贵没有了那份傲慢,此时的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之后,为八路军唱戏。再到后来大跃进时期,为了给炼钢铁的同志们鼓劲唱戏。此时的富贵,俨然也有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那份炽热的心。皮影班唱的就如同炼钢的火炉,激愤异常。通过三次福贵唱戏的刻画,凸显了福贵由阔少爷到艰难生活,由傲慢到认真到平凡的过程。
期间,福贵显然也对皮影产生了感情。四十年代,当福贵还是少爷时,皮影是他的玩物,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享受。赌馆里富贵闯进后台,悠哉的亮了一嗓,“象牙床上任你游”的黄曲小调,将富贵的纨绔赌馆的污浊混合了喝彩声浓浓的写实了一笔四十年代的那时那地。福贵赌输了全部家当时,皮影成了维持家庭花销的手段,于是那种空旷,尖利,高亢的秦腔又被定格在了东奔西走的沦落生涯里。于是皮影成为他最珍惜的财产。当一把***突地划破了幕布(这个镜头我觉得很有冲击力)。他又被抓了壮丁。在这期间,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肯扔掉皮影箱,甚至遇到共产党军队进攻,他惊魂失魄逃跑的时候,仍然回过头来捡起皮影箱携之逃跑,直到皮影在雪地的阳光下被穿在一把枪口上时,富贵又在解放军的队伍中活下来。
五十年代,皮影是他的“干革命”的本钱,。当有庆端了一碗拌有醋与辣的茶水递给正忙着求助炼铁成功而唱皮影的父亲时。茶水被喷在皮影上,奏乐停止,人们沉浸在欢笑中。此时吆喝的皮影应该是幸福和快乐的
六十年代,皮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于被扼杀毁灭的“四旧”,可惜在那个全中国都在一起疯狂的年代,陪伴富贵大半辈子的皮影戏最终也没有逃脱被付之一炬的命运,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