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doc

上传人:wxnt86 2019/2/4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物权法》对住宅小区停车位的规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的个人汽车保有量每年都在不断的增长。在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催生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停车难。现如今的城市住宅小区里,停车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关于小区停车位的权属争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住宅小区停车位而产生的诉讼案件都在不断增加。对此,《物权法》在第七十四条对于住宅小区内车位的使用、权属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相关法条的解析,目的在于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关键词:物权法;停车位;所有权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aleconomy,people'sdemandforcarsisincreasing,bothinconstantgrowthofChina''slives,butalsogavebirthtoanotherproblem,',,"PropertyLaw"inArticle74parkingspacesforusewithinresidentialareas,,injudicialpractice,,:PropertyLaw;Parking;PropertyRight1、《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管理。在《物权法》中单列一条来确定建筑区划内关于车位的使用、权属问题,看似十分细致,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建筑区划”的提法过于笼统,在实际运用当中,容易产生误用,不利于界定相关权利与义务的归属。其次,第一款中,关于车位的使用,规定极为概括,既没有解释谁是满足业主需要的义务主体,也没有明确满足业主需要的标准。此条款在实务中引发的问题和争议很大。再次,第二款中,对于何为“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也未给予明确界定,在实践当中,也产生了不少争论。《物权法》对于车位的相关规定过于宽泛,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较大争议,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释》)第5条将如何满足业主需要的义务主体限定在建设单位(开发商),并且以“配置比例”作为满足的标准。其具体规定如下:建设单位按照配置比例将车位、车库,以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处分给业主的,应当认定其行为符合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有关“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规定。前款所称配置比例是指规划确定的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与房屋套数的比例关淑芳、王轶:“论授权第三人规范——兼论违反《物权法》第74条第1款的法律效果”,《法律适用》2009年第8期。然而,此司法解释也并未阐明实践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将配置比例作为满足业主需要的标准是否合适。义务主体难道仅限于开发商,或是应有其他主体,如业委会或业主大会(业委会或业主大会是否具有主体资格尚在争论,笔者在此不展开叙述,仅仅作为与开发商相对应的角色提出)。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8页此外,违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义务以后,是否要承担必要的法律后果?所承担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这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引发争议的问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