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津师范大学校公选课结课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婚姻家庭史课程性质:选修课时:36学时上课学期: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院系:美术与设计学院10级服装设计一班姓名:曾昭梅学号:“闪婚”≠不负责任——论“闪婚”婚姻,从古有之,由原始社会的群婚阶段,演变到父系社会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再到如今的一夫一妻法制婚姻时代。在人类社会的三大生产中,婚姻是实现人类自身生产的唯一方式,是社会伦理关系的实体。由于人类自身生产使人类的生命得到延续,从而形成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和礼俗。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事于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的生产,其中一些产品则成为文化的物化成果;而人类精神生产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又作为精神文化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和人类的自身生产。正是由于婚姻在上述三大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被称为“婚姻大事”。中国封建伦理道德把婚姻当做人际关系的开端。婚姻史的演变过程和道德史的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种婚姻体制,不论合理与否,毫无疑问,它在当时的社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存在即合理。“闪婚”在当今社会兴起,也是有意义的,“闪婚”的概念,来自于“闪客”、“闪存”之类的新名词,意思是“很快很快结婚”。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快,什么事都讲究高效,婚姻大事,原本应该更细水长流一些,毕竟是要在一起过日子的,单凭一时的感觉就去民政局锁定彼此,颇有几分冒险意味,然而,在这个“快餐爱情”时代,就连结婚、离婚的程序都改成了更为便捷的方式,“闪婚”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一个产物。觉得找对了人,就立刻结婚,这样至少会认真对待彼此的这段恋情,否则不讲责任,随意谈来谈去,婚姻也就不再纯粹。闪婚者这样说。在这个时代,结婚和离婚似乎越来越轻而易举,有时候,对婚姻做出决定几乎是可以不假思索的。当感情和婚姻不按理出牌时,闪婚一定会带来悲剧吗?是否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就一定能了解对方,就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其实,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程度与相处时间长短并不一定成正比,关键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意趣相投、是否敞开心扉坦诚相见;闪电带来的只是刹那的光亮,耀眼的光芒闪过之后,将是漆黑,紧随的甚至还有雷鸣,闪婚就是如此,闪婚但绝不是盲目结婚,只是抓住了机遇而已;男女双方认为适合就要赶快结婚,拖延下去就可能结不了婚;对闪婚者而言,当激情过后进入平淡的婚姻期时,他们完全可以再培养感情,这样,感情就会持久,婚姻就会幸福。通常认为,一见钟情下缔结的婚姻颇有几分冒险,因为恋爱时间的短促可能使彼此的了解不够充分,所谓日久见人心,恋爱应该更细水长流一些,然而,是否马拉松式的爱情长跑,就一定能了解对方,就一定能保证婚姻的长久幸福?小安和丈夫经历了10年的爱情长跑才结婚,7年的婚姻生活,终因丈夫移情别恋而结束,七年之痒,婚姻杀手,这种例子并不少见。而闪婚的并不是都会闪离,闪婚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更不是是婚姻为儿戏,虽然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全是闪婚的错,而是人们的自主观念变强,封建社会的高压婚姻政策长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一拍定案,使很多家庭尽管婚姻不是很幸福,也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勉强维系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现代人思想新潮,善于接受新食物,敢于挑战,自我意识强,更在乎的是自己的感觉。合则聚,不合则散。并且“闪婚”尽管是一个新名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