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建筑环境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环境学论文.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2/5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环境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研究建环1301班张梦迪201301401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分析和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前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并从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Abstract:theglobalclimatewarmingandunderthebackgroundofrapidurbanization,,,andstartingfromthepresentsituationofthecurrenturbanheatislandeffecttoimprove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isdiscussed,: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成因及措施Keywords:urbanheatislandeffectclimatechangehumanactivitycausesandmeasures一、引言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因素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孤岛的现象,在气象学上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近年来,我国城市夏季伏天日气温在35℃以上的天数逐渐增多。据报道,2005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和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度的日数一般在5天以上。其中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大部及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等地普遍持续高温10-15天。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安徽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西中北部等地达16-25天。很多城市日气温频频刷新当地气象纪录。城区高温化得背后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就以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和改善措施作初步探讨。二、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1、城市下垫面性质改变由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同时也改变原有的自然地面的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的材料改变了地表热交换和大气动力学特征,更易吸收大量热辐射,致使夜晚红外辐射的热量相应增多,如果这种建筑物贯穿于整个城市则可使城市上空温度升高。另外,城市由于参差不齐的建筑物,使城市的墙壁与墙壁、墙壁与地面之间进行多次反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