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潘 氏 家 族.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潘 氏 家 族.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2/5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潘 氏 家 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潘氏家族潘集寨和潘氏家族(2006-3-1117:41:49) 共有464位读者浏览过此文前言盖闻“国以民为天”,民富则国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天水本羲皇故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族人民辛勤耕耘数千年,方使大地耸翠,山河增辉。其可歌可泣之事,应大书特书之人,多不胜举。然北道区马跑泉镇潘集寨村潘氏家族,六百年一脉相传,三十代连续开垦,把东柯谷口陇山阴渭水南之荒滩辟壤,拓为乐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雏形已现。潘氏英贤辈出,誉满陇上,优秀儿女,比比皆是。沧桑巨变之间,岁月流逝之中,不少贤达史实,多有遗忘湮灭。同窗老友张东泉,感念其母舅家祖德昭昭,业绩煌煌,为追缅先贤,激励后世,历时一年有余,采访百人之众,查阅大量资料,数度增删修改,辑成《潘集寨和潘氏家族》一册。潘公诗麟,出资刊印,广赠族人,致前贤史迹不被遗忘。纵观全文,脉络清楚,叙事简明,文笔流畅,详略得当,书薄而义巨,文短却情永,既顺应盛世修史之需,又为桑梓先进文化建设增砖添瓦。愿各村百姓抓住政通人和、深化改革之历史机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重教修德,勤勉创新,则家乡小康有望,天水隆盛可期。原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田兴齐本新闻共8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6  7  8  [发表评论]一、指挥使驻扎屯军潘集寨由此得名渭河以一泻千里之势奔出峡口,在天水市政府所在地秦城区东十五公里处,冲积成一块东西长十余公里,南北宽三、四公里的山间小盆地。这里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足富饶,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有序,是几千年来“以农立国"的中国人理想的居住地。潘集寨就位于这块被称为天水市“天心地胆”的小盆地的东南角。潘集寨东边是孟家山、西接大沟、南与莫家寺为邻,北与社棠镇隔河相望。单从地形、地貌上看不出与相邻的村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市辖各区、县的官商黎庶,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潘集寨和潘氏家族的。潘集寨在五、六百年前传称“东柯”,因村东有一条自南向北流入渭河的小溪叫“东柯河”,村以水而得名。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大诗人杜甫流落到当时称秦州的天水市,寓居半年,留下了二十首名为《秦州杂诗》的不朽诗篇,对当时秦州的山川名胜,风土民情田产村落、草木鸟兽作了生动传神的描述。其中两首是专写“东柯谷’’的。 (一)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峰。落日邀双鸟,晴天养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二)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从这两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诗圣对这个山谷的赞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映竹水穿沙”,以景托情表明当时河谷中有良好的植被和丰富的植物群落,碧水翠竹,一派江南风光。“宜粟”,就是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阳坡好种瓜”,说明这里种瓜的历史相当悠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潘集寨河滩地和向阳山坡上,每年都有成片的瓜园出产翠皮黑籽黄瓤的西瓜,清香甘甜,渗入五内,齿龈留香,半日不绝。遗憾的是世世代代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在“以粮为纲”的二十多年中,因无法再种而失传。直至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后,潘集寨和邻村才广泛种植新品种西瓜,每到瓜熟季节,田野瓜香四溢,路上瓜车不绝。您如有机会来品尝一下这里甘甜适口的西瓜和甜瓜,兴许会写出无愧于诗圣的新诗篇,来赞美今天的东柯谷。东柯谷这个地名,是怎样被潘集寨取而代之的呢?这就得先从潘姓说起。由潘集寨潘氏宗祠供奉的“周封荥阳季孙公神位”的祖先牌位得知,潘姓祖先始于西周,因功受封于今河南荥阳之地,其地有河日“潘水”,取河名“潘”为姓。至今已三千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谓源远流长。现今潘氏后人散居各地,海外也有不少潘姓华人。历史上潘姓名人辈出,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名扬华夏,“貌似潘安”、“潘安再世”,这类词语在小说和戏曲中常常使用。潘岳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以辞藻华丽而称著。北宋将领潘美,史载功大于过,和戏曲中艺术人物潘仁美大相径庭。明代的潘必正,清朝的潘祖荫,民国时的教育部长潘公展,著名哲学家潘梓年和共产党秘密工作的杰出领导人、解放后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原驻苏大使潘自力,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潘天寿,心理学家潘菽与现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等等多不胜举,他们为潘姓族人增光添彩,名垂青史。元朝末年各地义士揭竿而起,现在潘集寨潘姓族人的祖先潘老将军(名字已无法考查),有感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毅然投身于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洪武初年朱元璋论功封赐,潘老将军授膺指挥使之职衔,按各部队所驻地区,就地给田落户,东柯谷从此易名潘旗寨。史载明朝初年,在总结唐宋以来军制的基础上,吸取府兵制寓兵于农的精神,建立了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州县,皆设卫所,作为国家的常备兵。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大抵s600人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