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佛道养生术.doc

格式:doc   大小:124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道养生术.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2/5 文件大小:1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道养生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道养生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由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其典籍所载,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若稍稍加以归类,大体可分为儒家养生文化、释家养生文化、道家养生文化、医家养生文化、杂家养生文化,乃至武术家及民间养生文化等等,奇姿异彩,各擅胜场,并各有与之相应的典籍作为其养生文化得以独立存在的依据。就儒家学说而言,其宗旨原在于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作为一种存在,养生文化在整个儒家文化中所占比重,未免相形见绌。话虽如此,其养生之道遗珠片玉所存,则亦时有可观,光彩闪烁。儒家重要经典《论语》载孔子衣、食、住、行说:孔子于衣着方面,睡时“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洗澡“必有明衣”,在夏天则穿凉爽而又透汗的葛布单衣;在饮食方面,孔子非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且“食无求饱”,“唯酒无量,不及乱”,从来也不吃过量之食和过量之酒,此外还“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对饮食卫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居住方面,孔子一再提倡俭朴,反对奢华,认为“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为此,他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之屋宽不如心宽的生活方式,十分赞赏,并提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的著名论点;在行走和行动方面,孔子自述走路飞快,有“进趋,翼如也”之语,在行动方面,他指出有益和有损“三乐”道:“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又于医学角度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除衣、食、住、行外,孔子还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仁者寿”的千古不磨名句。“仁”为“爱人”,其中包含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社会道德规范。因为有“爱人”之心则心地舒畅光明,乐善好施,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正如《诗经·大雅·文王》所说的“聿修厥德,永言配命”那样,只要个人的道德修养一提高,又何愁不长配天命呢? 孟子是儒家文化上继孔子而起的一面大旗。在养生上,孟子有“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功养生方法。与此同时,孟子还主张用积极思维的方式,以保持人体器官如心、脑、耳、目等不致因废弃不用而过早地衰蔽。《孟子·告子》说:“耳目之官不思则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实践证明,古往今来长寿老人中,有好大一部分人如孔子、孙思邈、白居易、陆游、朱敦儒,乃至近现代的齐白石、苏局仙、朱屺瞻、郑逸梅、巴金等人,都属于积极的思维者。孔孟以降,著名的如荀子、王充、应璩、颜之推、欧阳修、朱熹、宋濂、陈继儒、袁黄等大儒,都对我国养生文化有过较大的贡献。可惜的是,儒家有关养生的论述,除陈继儒《养生肤语》、袁黄《摄生三要》等少数几种外,多零打碎敲地散见于各家著述而难成系统。再就佛教言,其宗旨基本为“自度度人”,乃至“普度众生”,与世无争、涅槃寂静的出世思想,不像儒家干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专主入世。然而,也正因为其种种禅法和禅波罗蜜在思想上超凡脱俗,趋于涅槃寂静的种种修持,又无意并客观地为养生长寿建立了一整套颇有异彩的养生功法。何谓“禅”和“禅波罗蜜”?龙树在《大智度论》设问作答道: 问曰:应说禅波罗蜜,何以但说禅? 答曰:禅是波罗蜜之本。得是禅已,怜愍众生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药,而不知求,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如是观已,生大悲心,立宏誓愿: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离不净乐;依此禅乐已,次令得佛道乐。是时禅得名波罗波。复次,于此禅中,不受味,不求报,不随报生,为调心故入禅;以智慧方便还生欲界,度脱一切众生。是时禅名为波罗蜜。复次,菩萨入深禅定,一切天人不能知其心,所依所缘见闻觉知法中心不动。如《毗摩罗诘经》(即《维摩经》)中为舍利弗说宴坐法,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三界,于三界中不得身心,是为宴坐。可见,“禅波罗蜜”属于般若波罗蜜所致普度众生的大乘禅法。那么何谓“般若波罗蜜”呢?佛典告知,“般若”的主张,在于扫除修持者思想上所有的执著和差别,并在否定一切中孕育着深邃的佛理:禅非禅,是为禅;般若非般若,是为般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对此,三论宗开山鼻祖吉藏的老师、兴皇寺法朗每次登座说法,总要交代这样一段话:“行道之人,欲弃非道而求于正道,则为道所缚。坐禅之者,息乱求静,为禅所缚。学问之徒,谓有智慧,为慧所缚。”又说****无生观,欲破洗有所得心,则为无生所缚。并是就缚之中,欲舍缚耳,而实不知皆是系缚。”由此可知,禅的大智慧,就是于舍弃一切中求得佛道,合于佛道。为此佛门诸禅与气功相较,虽于调心之法颇多暗相契合之妙,但就其理论和境界言,则佛门诸禅又明显深于并超于气功之上。说到禅,菩提达摩是位不能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