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防排烟系统.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防排烟系统.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2/6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防排烟系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防烟、排烟系统第一节防烟排烟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一、,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对高层的建筑来说,可采用专用的通风排烟竖井。,也叫负压机械排烟方式。利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中产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到室外的排烟方式。局部排烟方式是:在每个需要排烟的部位设置独立的排烟风机直接进行排烟;期初投资高,而且日常维护管理麻烦,管理费用也高。集中排烟方式是;将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区,在每个区内设置排烟风机,通过排烟口和排烟竖井或风道利用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排烟风机,排至室外。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3、防烟加压送风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二、(1)自然排烟口的面积,一般可取地板面积的1/50。排烟口应设置在距顶棚800mm以内,如附图一附图一(2)排烟口的平面位置应按以下两个规定: [1].每个防区面积按500m2划分; [2].防区内任何地点到排烟口水平距离小于30m, 如附图二。。由挡烟(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如附图三。当排烟风机负责一个防烟分区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当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根据计算所得的排烟风量,选择排烟风机,并附加漏风系数,一般取10%一30%。附图二房间和走道的排烟系统与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以及台用前室的排烟系统应分开设置。并且每个排烟系统,排烟口数量不宜超过30个。: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如附图四。加压送风风量,通过送风机和管道送入防烟区,宜每隔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机,应设有备用电源。送风管道上不应装防火阀。三、、自然防排烟设置原则和要求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除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以外的建筑。1、设置部位要求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长度在20米~60米之内的内走道;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设置方式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可开启的外窗等。(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开口面积防烟楼梯间前室、;;;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二、机械防烟设置原则和要求加压送风系统: 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组成: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设置部位对于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注:(1)、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3)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分压和风速要求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至30Pa;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风口设置要求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楼梯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