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关于贯彻群众路线的若干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贯彻群众路线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10/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贯彻群众路线的若干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贯彻群众路线的若干思考
一、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
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党的群众观点;二是表现为党的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的狭义群众路线。1943年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是群众路线具备成熟理论形态的标志。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此后,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就这个问题做过重要论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群众路线作了新的完整概括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前提。
第一,群众路线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为党密切联系群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群众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执政后,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些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形成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所以,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处理党群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二,群众路线决定了党群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工具论”本质。“人民万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从根本上定位了党群关系的性质。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党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党是群众谋取利益的工具。正如毛泽东指出:“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邓小平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苏共之所以被历史抛弃,就在于它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谋利的工具。据当时的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群众认为,苏共已不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
第三,贯彻群众路线的实际情况,直接决定党群关系的状况。邓小平在总结党的革命历史时指出:“我们党在解放战争中,在土地改革和肃清反革命的斗争中,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在发展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斗争中,我们党所得到的巨大胜利,哪一项不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承发扬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及时概括总结群众的创造性经验,将其转化为政策和方法,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
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但是,新时期现阶段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