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株洲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株洲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 2019/2/7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株洲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株洲市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4-2020年)株洲市电子商务(2014-2020年)发展规划目录一、发展现状 105(一)电子商务发展初具规模 105(二)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较快 105(三)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06(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1061、网络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062、快递配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107二、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107(一)指导思想 107(二)基本原则 1071、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1082、服务创新,协调推进 1083、夯实平台,集聚发展 108(三)发展目标 1091、总体目标 1092、具体目标 109三、主要任务 109(一)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载体建设 1101、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 1102、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集聚区 110(二)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1101、加快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102、积极对接知名电商企业 1113、大力发展网商 111(三)提升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1111、推动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122、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1123、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1124、促进电子商务在社区生活服务中的应用 1135、提升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 113(四)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113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132、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 1143、积极发展网上会展 114(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业 114(六)健全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1151、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152、加快快递物流配送的发展 1153、完善电子支付服务 115(七)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161、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 1162、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1163、推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创新 116(八)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161、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 1162、建立电子商务统计体系 1173、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117四、重点工程 117(一)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工程 117(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培育工程 118(三)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工程 118(四)电子商务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工程 118(五)芦淞服饰市场群电子商务创业培育工程 119(六)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工程 119五、保障措施 120(一)组织保障 120(二)政策保障 120(三)资金保障 120(四)人才保障 121(五)加强宣传和交流 121株洲市电子商务(2014—2020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4〕5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电子商务发展初具规模株洲电子商务起步于2003年左右,2010年后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期。据行业统计,目前有30%的企业依托国内各类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累计开设网上店铺2万余家。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00亿元,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64亿元,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32亿元。2012年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市位列“网商百强城市”。2014年3月,我市获批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二)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我市发展电子商务具有较为独特的产业优势,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发达的流通产业为电商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服饰产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网购商品邮包超过10万个。此外,我市陶瓷产业、硬质合金等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三)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我市发展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企业,湖南利坤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芦淞服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芦淞服饰网、服饰购三大平台,专注于为芦淞服饰电商提供服务;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平台是阿里巴巴集团与株洲市政府合作打造的区域性平台,2014年上半年,实现线上交易超过4亿元;株洲网络大卖家“七十二变时尚屋”作为我市网店经营的杰出代表,2013年网上零售额过亿元;湖南经天纬地网络科技公司、株洲淘宝大学、淘商大学等电商服务企业也不断发展。2014年,湖南利坤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亿嘉致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炎陵县神龙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南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此外,我市电商产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四)。全市宽带互联网络用户达30万,固定电话用户达64万,移动用户超过220万。光纤宽带传输网络已经覆盖所有城区、街道、乡镇以及75%的行政村;%;全市城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地区达到90%;3G网络已经覆盖县城以上城区、地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