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破除制约因素增加农民收入.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破除制约因素增加农民收入.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破除制约因素增加农民收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破除制约因素增加农民收入如何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甚至快速增长;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好农民"钱往哪里来、人往何处去"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永兴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和制约因素进行粗浅分析,以期从中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永兴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   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172元,其中劳动者报酬收入84元,%。来自一产的收入809元,%;来自二三产的收入363元,%。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14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4元),其中劳动者报酬收入1413元,%。来自一产的收入1118元,%;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2196元,%。通过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经过十年的发展,永兴县农民收入的"主体财源"和"中坚力量"已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目前,永兴县广大农民基本形成了"吃饭靠农业(种植业)、用钱靠工业(打工和二三产业)"的收入格局。   (一)二三产业正在取代农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原有支柱地位。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逐渐降低。而且由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仍在延续,以致农民宁肯抛荒而不愿耕田种地。在农业逐步淡出农民收入主舞台的同时,二三产业渐次走向前台,充当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角,从而保持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尤其是近年来永兴县连年遭受旱涝灾害的侵袭,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却未波及影响到农民收入,关键是因为永兴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二三产业项目,为农民增加二三产业收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农民增收的幅度和效果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果存在一定差距。毫无疑问,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的增收,但带动的效应与农业的基础地位不相称,与农民的愿望还有相当差距。从增速角度看,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1172元增加到2003年的3314元,%;,%(GDP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幅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从GDP角度看,2003年,,,那么,全县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14元,而全县人均GDP为5720元,差距达1606元,这表明永兴县农村居民尚不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打工经济"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最具活力的因素。据笔者走访,所到之处的农村,基本看不到青壮年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已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本地务农转移到外地务工。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永兴县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打工收入增长较快;另一方面,永兴县加快城镇化建设,扩大劳动就业,为农民到城市就业、"打工"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四)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较大的刺激作用。家庭经营是农村的传统经营方式,1993年,农民从家庭经营中取得的收入为1008元,占86%;从社会化生产中取得的收入为164元,占14%。到2003年,从家庭经营中取得的收入为1793元,占54%;从社会化生产中取得的收入却增加到1521元。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家庭经营模式正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