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建筑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建筑史论文.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2/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建筑史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目:中国传统构架结构建筑——故宫摘要:紫禁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其材料均是当时最好的。砖块之间、石板之间的粘合,也用了一种相当精细的材料。这种材料主要包括煮过后捣碎的糯米和鸡蛋中分离出来的蛋清,用它们混合而成的粘合剂不仅粘力强而且平整美观。制造这种中国式“混凝土”需要成千上万公斤糯米和鸡蛋。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故宫、木构架建筑正文: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则使用木构架承中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区,是中国使用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数千年来,帝王的宫殿、坛庙、陵墓、以及官署、佛寺、道观、祠庙等都普遍采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木构架建筑如此长期、广泛的被作为一种主流建筑类型加以应用。正是因为它的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因为其是由柱、梁、檩、枋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外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围蔽、分割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墙倒屋不塌”之谚(3)有交强的抗震性。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潜力。(4)施工速度快。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5)便于修缮、搬迁。 我国木构架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处此以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故宫是不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也是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的典范。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今天人们称其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这么大的建筑群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显然和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技术的优点是分不开的,这充分显示出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的特点,但当然也和提前备料有关。木构架建筑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易遭火灾,北京故宫建成之后先后经历过几次大火的焚烧,虽然当时也采取了一些防火措施,设防火墙,屋面基层内加锡片,后宫各庭院之间用高墙分隔等,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防雷措施及布局上的缺陷,终未能防止火灾的发生。紫禁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其材料均是当时最好的。砖块之间、石板之间的粘合,也用了一种相当精细的材料。这种材料主要包括煮过后捣碎的糯米和鸡蛋中分离出来的蛋清,用它们混合而成的粘合剂不仅粘力强而且平整美观。制造这种中国式“混凝土”需要成千上万公斤糯米和鸡蛋。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