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蒙元诸都城概况邬家骅在谈及蒙元都城之前,首先应该给“蒙元”做一个历史分期。个人认为,所谓“蒙元”,应该划分为三个部分: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至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为第一阶段;1271年至1368年元朝灭亡为第二阶段;1368年顺帝出逃建立北元至1402年鬼力赤杀死元愍宗顺天皇帝坤帖木儿,鬼力赤去元国号,称可汗,为第三阶段。至于有人认为元朝虽亡而蒙古帝国尚存,且可以延续至康熙时代察哈尔部库图克图汗林丹不敌后金而败亡之时,我个人很难接受这种说法,这是因为元朝之后的历史以明清为正朔,而且北元之后,蒙古各部再次陷入互相攻杀的局面,其政权也难比独立独立国家之故。因此这篇文章中所言及的蒙元,即指自1206年至1402年存在的蒙古政权。在这198年之间,蒙元共计建有四都城,分别是哈剌和林,大都(汗八里),上都,中都。这里应该解释一下五个地方:斡耳朵以及克斯克腾、应昌、南北白城。成吉思汗设四大斡耳朵,并遵从蒙古族幼子守产的习俗将斡耳朵交付于幼子拖雷,由此可见斡耳朵应是蒙古汗国的中心地区,但是斡耳朵本意为可汗之宫帐,且成吉思汗建国后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军事扩张史,个人认为把斡耳朵归为汗国腹地则可,以都城抑或是“城”来对待稍显牵强。再说克斯克腾和应昌,这两地本为元朝塞北重镇,与都城扯上关系都因为元顺帝的缘故,克斯克腾号称北元建立之地,但却不能称之为都,举两个不恰当的例子,克斯克腾类似于刘邦于定陶称帝而定陶不是汉都一样。应昌,元顺帝曾在此组织兵力反抗明军且身死于此,最多算是驻跸之地,临时汗廷,情况类似于崖山之于南宋,也不能算是都城。至于南白城、北白城,其时代已至明末清初,前面已经说明,这不是一个国家且不属于蒙元的分期。下面开始说蒙元四都。首先是哈剌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在突厥语中意为黑圆石,指杭爱山或鄂尔浑河,汉译为固若金汤的坚城。1235年,太宗窝阔台汗于鄂尔浑河上游旁建立哈剌和林城,由汉人刘敏主要负责,所用的也大都是汉地工匠,建城所用非石材而是夯土,而和林城从此直到忽必烈迁都大都这一顿时间内,都是蒙古汗国的都城。凭借蒙古帝国在军事上的极其强盛,和林也因此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盛的城市,当时和林城南北约四里,东西约两里,城门四座,大汗的居所称为万安宫,占和林城面积的一半,据记载,当时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个给汉人居住,(此处的汉人皆为工匠)另一个为回人居住区,内有市场;此外有众多官员的宅邸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观,两所清真寺,一座基督教堂。和林是蒙古统治者吸收汉文化而建的早期都城,城内有城墙三重,并不完全相套,建筑采用离宫别馆式布局,整体规划也不以中轴线对称而行,与后来的大都,中都相比差异较大,这反映出蒙古汉化的逐步加深。1259年,蒙哥汗攻打南宋合州为宋之王坚张珏所阻,崩于城下,1260年忽必烈于开平召集诸贵族选汗,被推举为大汗,同年,阿里不哥也在和林称汗,形成南北争立的局面,阿里不哥虽据有和林却无法在军事和经济上与占有北部中原的忽必烈相抗衡,最终招致落败。取而代之的忽必烈也意识到和林地位的脆弱,已无法作为庞大蒙古帝国的国都,忽必烈听从属下霸都鲁的建议(“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改金中都为大都。之后蒙古国政治中心移往漠南汉地,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后置和林行省统辖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