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城市色彩及其规划设计[摘要]色彩是城市的霓裳,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色彩的效能主要体现在影响人居质量、凸显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城市进行色彩规划要注重整体和谐、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地方文化特色及服从城市功能区分,等等。[关键词]色彩;城市色彩;色彩规划[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3-0007-06色彩是一种视觉元素,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到的最敏感的要素,它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先声夺人的,如果色彩协调优美,就会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刺激,引起视觉的兴奋,进而影响心理感受。人们逐渐把色彩学运用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使它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于是在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设计中也提出了城市色彩这样的概念。国际学术界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色彩专家让?菲利浦?郎科罗(Jean-PhilippeLenclos)教授为日本东京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份关于一个城市的色彩调查,他第一个从色彩的角度向当今工业社会提出了保护色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问题。随后,很多国际大都市都在为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色彩指南”而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努力做功。要说清一座城市的眉目、性情,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里既有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沿革,还有许多人文的东西,更有景观设计的风格与品位。在国外,城市色彩规划早已有之,专家将色彩称为城市的“第一视觉”。科学有序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使很多国外城市个性鲜明、赏心悦目。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为这些城市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的高度进步,互联网的使用,使各种信息的沟通成为瞬间之事,国家间、地区间、文化间的界限在日益消减,作为各种经济、技术、文化、政治活动的载体,城市的趋同也成了无法回避的事实和趋势。我国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对城市色彩、城市规划、建筑色彩、环境理论等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建筑不但没有为城市增色,反而因其五颜六色不协调的外表,给整个城市色彩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污染,因此,深入系统地研宄城市色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色彩:城市的霓裳色彩是光照射在不同的物质上反射的表现,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色彩世界。每一种色彩都可以代表一个丰富的含义。色彩可见却不可触,是自然物质,却被文明理化;没有重量,却能撼动人们的心灵。人们通过色彩能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也能得到躁动不安的心绪。色彩像自由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色彩发展的历史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的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技术日趋成熟。如:欧洲出现了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精美豪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色彩体系;我国则出现了等级森严的色彩使用制度,黄色在民间禁用,越靠近统治中心,民用建筑色彩越清淡,而在当时比较偏远的地区,如沿海和西北、西南地区用色相对自由,出现了许多色彩艳丽的建筑装饰风格,极大丰富了我国的建筑色彩文化。在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样体现在传统的的本原之色,是一切色彩的基本元素。《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在战国时期,五色被认为可与五行、五时、五声、五态互相对应,相互转化,由此可见,古人已经把色彩和自然气候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一个可以相互转换、彼此依存的整体。色彩文化上。“天有六气,发有五色五色”是色彩古往今来,城市是人居文明荟萃的所在,折射出极富风土人情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职能。因此,城市从整体上给人什么样的色彩印象,直接反映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彰显着城市特色与品味,表达着城市的形象和精神等多重内涵。世界艺术大师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Rodin)指出:“色彩总是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则一无美处。”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希克梅特(NazimHikmet)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世界知名的美国规划师和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EeroSaarinen)说:“让我看一眼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是什么。”马克思也认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只有关注色彩,了解色彩,运用色彩,才能为城市景观的受众者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生动丰富的色彩环境。色彩往往是先声夺人,从视觉的角度出发,人们在感知城市的同时,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城市色彩的冲击。城市中的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色彩而存在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成功的景观色彩设计,纵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