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麦田里的守望者》.ppt

格式:ppt   大小:79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麦田里的守望者》.ppt

上传人:435638 2019/2/8 文件大小:7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麦田里的守望者》.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美国)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DavidSalinger,1919年~2010年)美国作家,父亲是做于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内容简介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登·考尔菲尔德的生活方式,以酗酒、吸毒、群居等颓废的方式反抗现实,引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青年纷纷模仿。整整一代充满反叛精神的年轻人被史学家称为“垮掉的一代”,这一潮流甚至影响至今,很多现代艺术家都将塞林格视为精神偶像。这部作品更是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称作“塞林格时代”。对文化的影响小说从1951年出版到现在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年轻人心灵的慰藉。小说一问世,霍尔顿这个对虚伪深恶痛绝的少年形象竟然被千万读者看成是迷人的新英雄,文中的"崇尚自由的亲切语言"受到热烈欢迎。并且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主人公霍尔顿那种没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当时学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症。《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后,大、中学学生争相阅读,家长和教师也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当然这是在小说被解禁以后)对社会的影响颓废与没落——淳朴与善良一个充满矛盾的青年主人公。第一人称:“我”(霍尔顿·考尔菲尔德)“你这一辈子没见过比我更会撒谎的人。”——霍尔顿经典对白独具特色的叙述视角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你”唤起读者的参与意识“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怎样过……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小说开篇“你”是对广大读者的泛指,霍尔德直抒胸臆地跟“你”说他那三天的经历,让读者跟着他一起盲目地寻找人生“大问号”的答案,从而深刻体验他力不从心、四面碰壁的内心痛苦。第二人称的使用让读者介入了叙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奇特的阅读感受。多变的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糅合文中,霍尔顿和“你”的谈话,讲述的是过去的“我”的故事,是倒叙;叙述过去两夜三天经历的流浪生活,是顺叙。《麦田里的守望者》巧妙地改变了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倒叙和顺序的结合运用,把故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行了剪裁与布置,不同时间状态的交错、叠加运用,更好地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以及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矛盾、迷茫和彷徨。“侃大山”式的叙述方式:展现主人公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