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19/2/9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对事实的挖掘能力、背景的运用、现场的描写,其水平在国内同行堪称一流。但是,在写作上,他们也常常犯中国文人的通病:不善于使用最简单的字眼。作为一个记者,应该记住,最有力的文字是最简单的字眼。我们先来点评一下下面两篇稿件:  稿件1: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1957年,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最好改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徒步行走1000公里到达北极点》)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这是背景材料,不是导语材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作为导语的价值在哪里?北极在西方已经成了很普通的旅游项目,就象去西藏旅游)。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北极考察的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太抽象了)。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