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编号:JGJ94-2008废止号:JGJ94-94施行日期:2008年10月1日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积极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进行桩基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2 。 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桩基础中的单桩。。2 ,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2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2 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negativeshaftresistance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作用于单桩中性点以上的负摩阻力之和。2 敞口空心桩沉桩过程中土体涌入管内形成的土塞,对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的影响效应。,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用以反映Mindlin解应力分布对计算沉降的影响。Ⅰ:1、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小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2、配筋长度:1)端承型桩和位于坡地岸边的基桩应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2)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4)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弹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并进入稳定土层,进入的深度不应小于2~3倍桩身直径;5)专用抗拔桩及因地震作用、冻胀或膨胀力作用而受拔力的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