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杜绝农村“中国式剩宴”——漆园办事处丁伯涛进来****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梦从腊月到正月,这段时间是农村操办喜事的高峰期。在我所任职的村,这种情况也不例外。我参加了不少村民的婚宴,其中一次宴席竟达30桌!席间,一盘肘子只动了下筷,一条红烧鱼的肚子只被掀开了点,一大盘烤鸭没人吃,原本容纳10个人就座的桌子,由于没人引导,客人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结果不少桌子上只坐了8个人,菜多人少,一些后面上的菜几乎没有人动筷。两个小时婚宴结束后,宾客纷纷告辞,打包者寥寥无几,家人只好把一桌只吃掉三分之一的菜肴倒进了泔水桶。问过之后才知这样的大办酒席,一次下来花费要高达两三万元!一户一次宴请即是如此,那么整个办事处,整个蒙城县每日、每月、每年有多少人办酒席,全国又有多少个办事处、县呢?这样算下来,那花费更是多得令人咋舌。由此看来,农村婚宴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村,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配着群众金钱去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怎么花,自己却做不了主。这种力量的源头就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传统思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宗族、宗法观念一直是传统思想的核心。这种思想认为婚丧嫁娶不仅是个人的人生大事更是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大事,大事必须大办。社会发展到今天,封建制度虽已消灭,但这些传统思想一时难以扭转。很多家庭都将婚丧嫁娶当作人生当中最重大事情全力投入,尽管有很多普通人家不能担此重负,但仍不惜负债累累,也不甘愿低人一等。因此,文明进步的新生事物难以突破传统思想的重围。二、经济基础骤然厚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群众收入迅速增加。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但相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这种失衡的情况就造成不少富裕起来的村民不知如何管理财富。三、社会风气难以转变。“人情维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之间沟通往来的重要媒介和方式,人情、面子甚至变成了这个社会立足的根本。“人情世故”在农村就像张大网,铺的哪个角落都是,并且没有脉理,理不了逃不去。“人情消费”成为村民维持交往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走访的十几户家庭中,亲戚朋友多的,一年下来,每年光礼钱少则2000多元,多则需要出6000多元礼金!每年用于人情消费的支出约占家庭收入的10%-50%不等。周而复始,礼金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四、虚荣心理大行其道。虚荣心每个人都有,但如果不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就危害很大。目前在农村,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互相攀比的虚荣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扩大。大家不再忆苦思甜,不再以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为美,而是以相互攀比、讲排场比阔气为美。五、政府部门监管缺失。过去在农村都设有“红白理事会”,其人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等组成,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村里各家各户在“红白事”时的花销和规模。但是走访下来,“红白理事会”组织的群众并不多,因为现在很多村级并没有设立“红白理事会”。即使有的村设立了该组织,但缺乏对群众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让原有的“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成了摆设。虽然村级建立了管理组织,但政府部门并没有设立专门对农村红白事进行引导和管理的部门,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管理。基于以上几点,我有以下的思考和建议:打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