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种群特征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35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种群特征学案.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2/9 文件大小:3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种群特征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64课时)【高考考纲】(1)种群的特征I(2)种群的数量变化II【基础知识梳理】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的个体。①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所有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②满足3个条件——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才构成种群。例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符合“同一物种”这个条件;一个池塘中全部的成年鲤鱼不符合“全部个体”这一条件;因此,都不是种群。(1)分类:包括特征、特征和遗传特征。(2)数量特征的比较项目特征定义特点或作用种群密度单位或单位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样方法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③调查方法: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单位时间内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的比率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三种类型:型、稳定型、型②(挖掘教材P63图)(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或。(2)类型及实例:水稻的分布;杂草的分布;瓢虫的分布。二、:适用于分布范围、个体的种群。(1)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农业害虫的,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特别提醒: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法。三、、步骤及意义(1)表现形式及意义通过和数学方程式表现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和种群数量变化。(2)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①模型假设:在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③曲线:呈型,无值④增长速率保持2.“J”型和“S”型增长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成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使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②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增长曲线③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④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在时达到最大(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3)实践应用: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适宜时间为时。四、①起始个体数(N0)②直接决定因素:、③间接影响因素:和种内(1)关系影响①-------传染病②捕食-------③竞争和互利共生种间(2)关系影响(3)人为因素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4)自然因素影响:气候条件等。、野生生物资源的,以及对濒危动物种群的,都有重要意义。【基础过关题】1、下列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2、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能力提高题】3.(2009·广东生物,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错误的是().(2008·上海生物,2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正确的是(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