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2/9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壤地理学及土壤学实****报告专业:农资环姓名:廖先明学号:09128062一、实****方式:实地考察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九华山、南淝河、大蜀山、小蜀山土壤类型、自然气候条件、植被概况、人文等情况。通过亲手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层次,推测当地土壤形成原因。二、实****时间:2011年10月13日——农萃园实****2011年10月17号至19号——九华山实****2011年12月2号和4号——合肥西郊实****三、实****成果:1、带队老师:胡宏祥、黄界颖2、第六组成员:廖先明盛亚倩张莉梁燕汪洋陈良润李炳锋童学会章韬3、背景简介:实****地点一:农萃园农萃园是安徽农业大学向在校大学生提供掌握现代化农业知识教育基地,也是为全省农业战线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基地。实****地点二:九华山地质地貌九华山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白际山系)之一。在大地构造上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中部。九华山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十分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九华山主体是由花岗岩体组成强烈断隆带,它的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部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核心部位花岗岩体形成陡悬式中心峡谷区,奇峰、怪石也多分布于此。外围山地由硬度较花岗岩为小的花岗闪长岩和沉积岩组成,易被冲刷蚀低。故整个九华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形态万千、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土壤九华山土壤分为五个土类,即:山地草甸土、棕壤土、褐土、潮土、水稻土。前两类分布于800-1000米以上地带,褐土、潮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及平原地区。(1)高山土层山地草甸土—分布于海拔1300米左右地形低洼处,气候冷湿,植被为茂密的灌丛草地,覆盖度达95%。土体浅薄,厚不足50厘米。土壤质地较强,多为砂粘壤土,砂粒含量达60%,自表层向下递增。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棕壤土—分为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梭性棕壤两类。山地黄棕壤,在九华山海拔600-1100米有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落叶成分增加,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是黄红壤向棕壤过渡的土壤类型。土壤有着较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淋溶作用,并有弱度富铝化作用。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且有少量高岭石和三水铝石。土壤呈酸性反应,养分含量较高。山地梭性棕壤在海拔1000-1300米有分布。植被为山地矮林灌丛,乔木矮小,黄山松稀疏,土壤刻石以棕色为主,上部土层较厚。腐殖质层较厚,30厘米左右,具有固体粒状结构。土壤呈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很高。低山土层。海拔600米以下,为红壤向黄壤或向棕壤过渡的土壤。土壤有着脱硅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剖面分异明显。腐殖质层呈暗棕色,粒状或核状结构;淀积层呈黄红色或黄橙色,块状结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地下水九华山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多以泉水的形式成为九华山涧溪的源头。尤其在山间盆地的四周,第一次花岗岩侵入与第二次花岗岩侵入的接触带,由于节理裂隙发育,温泉往往以群带的形式出露,水温一般在20℃上下,水质味甘美,可作为饮料上等廉价原料,浅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青通河、九华河、喇叭河的河谷平原中,地面深6-7米处可见水,水量颇丰。青阳县城的自来水源就是取青通河的河谷平原中的孔隙水。九华山地区土壤利用状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