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孔子文化现象.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子文化现象.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2/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子文化现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子文化现象关键词:孔子;文化现象;造势活动“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有105处谈到“仁”,集中体现了孔子如何做人的思想。孔子的“仁”主要强调自身的修身养性和对他人的爱。“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这种高尚的道德思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更具有涤化人浮躁心灵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孔子在历史中沉寂了若干年之后,又突然重新走红。网络、电视、报刊等大大小小的媒体掀起了一场关于孔子的造势活动,一座座孔子学堂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似乎孔子成了现今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成了当代社会的明星!有人对这些年关于孔子的造势活动冠以“孔子热”的名称,并列举出一系列事件,以证明孔子确实“热”得不得了。于丹“论语心得”火爆于中央电视台,民间“读经热”似有兴旺之势,数部孔子题材的影视剧积极抢占荧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红火。一时间,孔子文化被商业运作和诸多学者泛化到最大,而且大有赶超之势头,孔子思想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成为一种不亦乐乎的全民运动。一、孔子与中华文化——以仁为核的思想体系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迪者,是影响中国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最大最久最深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修齐治平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如何能做到修齐治平?其一,在国家治理上实行德治,而不实行暴力政治。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下引该书只注篇名)注重道德教化和礼仪规范,使百姓对非道德的行为有羞耻之心。政令刑罚只能使百姓不敢犯罪,但没有羞耻之心。为政者要以自己道德榜样力量教化百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这便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这是社会治平的根本。。《礼记-礼运》篇对“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都做了描绘。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尧舜为“大同”社会,文武为“小康”社会。“大同”是“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选贤与能,是一个和谐至善完美的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是讲信、义、仁、让,有礼、有次序、治平和睦的社会。这是社会治平的基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孔子所忧患的是德、学、义、不善的不修、不讲、不徙、不改。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伦理道德素养,遵守孝悌、忠恕、诚信、恭敬、智勇的道德。孝悌是为人之本,而目不会犯上;忠恕是仁之本;言而有信,诚实无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培育自己道德素质,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伦理道德规范,这是社会治平的保证。“有教无类”,这种打破等级制度贵贱限制的开放式教育,在2500多年前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种“无类”的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等,对提高培养人的知识、道德、文化素质有积极作用和影响,是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动力,是社会治平的支撑。。孔子认为,社会治平和睦的根本、基础、保证和支撑都属于外在的现实层面,其内在的灵魂层面,则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质特性,仁的内涵是指爱人,“仁者爱人”。虽然孔子讲的爱人,本质上仍有差等,但他提出“泛爱众,而亲仁”,仍有极高的价值。爱人有三方面,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体现的这种爱的人道精神是无私的、博大的、为人的。孔子以仁为核心辐射到各个层面,并贯彻到各个领域,如社会典章制度、尊卑长幼之序、亲疏远近之别,这便是礼的层面,“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礼记·哀公问》)无礼,社会就会无序;无礼,伦理关系就会错位;无礼,亲疏关系就会不辨;无礼,天地神祗就无法礼敬。仁作为礼的内在精神,使礼具有爱人的人道主义的意蕴,使礼的各种关系能保持一种理解的、人文关怀的、和谐的张力。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不仁的人是说不上礼和乐的,没有仁作为内涵的礼和乐,光有玉帛、钟鼓等礼的形式,是不能称做礼乐的,但礼是仁的外在的表现或形式,没有表现或形式,仁的内在精神也得不到体现。仁在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上,具有核心地位。《子张》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思、问、志之中都体现了仁的精神境界。对于读

最近更新

人教版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四篇).. 26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 6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可.. 6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6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 6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及答案【下.. 5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精品) 5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汇总】.. 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水平测考试卷 7页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插图版)公开课一等奖课.. 70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题及答案 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 6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一 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摸底测试及答案 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提升练习卷及答案 7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达标试卷 7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及答案 6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汇编) 6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八套.. 3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汇编】 6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免费) 7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试卷及答案完美版(三.. 15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4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5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最新】.. 6页

小学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试题及答案(四套) 19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新版.. 4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A4.. 5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6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模拟题及答案(二.. 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