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钻石的基础知识钻石钻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也是最昂贵的物质和财富。人类文明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人们发现和初步认识钻石却只有几百年,而真正揭开钻石内部奥秘的时间则更短。在此之前,伴随它的只是神话般的传说,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如今,钻石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更不是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今天人们更多地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它与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猫眼石同被列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五大名贵宝石,而其中钻石又居于五大瑰宝之首。钻石世界最大钻石——库里南宝石之王达到宝石级并发光的金刚石才称为钻石生成条件极其苛刻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特性珠宝的三个要素——美丽,稀少,耐久钻石最具有这三个特征:美丽——钻石的美主要由于它对光所产生的独特效应。转动钻石可以看到它的亮光、闪光和火彩。稀少——不可再生,产量少,每年钻石的总产量中仅有20%可以达到宝石级。耐久——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具有极强的抗刻划、抗腐蚀能力。钻石的性质化学成分:碳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质:折射率:::10相对密度:、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强酸强碱,可以用硫酸清洗钻石。但是热的氧化剂可以腐蚀钻石,在其表面形成蚀象。2、钻石的色散和折射率是天然无色透明矿物最大的,也是钻石的火彩魅力的原因。3、钻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只能用钻石切割钻石,蓝宝石和红宝石的硬度为9,翡翠硬度为7,铂金硬度为4-,-3。4、钻石鉴定仪器——热导议工作原理就是其导热性好的性质。但不能鉴别莫尼桑石。钻石的形成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稀少的钻石主要出现于两类岩石中,一类是橄榄岩类,一类是榴辉岩类,但仅前者具有经济意义。含钻石的橄榄岩,目前为止发现有两种类型:金伯利岩(名字源于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钾镁煌斑岩,这两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发作用产生的。形成于地球深处的岩石由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或地球浅部,这种岩浆多以岩管状产出,因此俗称“管矿”(即原生矿)。含钻石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经过风吹雨打等地球外营力作用而风化、破碎,在水流冲刷下,破碎的原岩连同钻石被带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带乘积下来,形成冲积砂矿床(或次生矿床)。钻石的形成科学家们经过对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目前所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钻石的分布已知现今世界上只有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产钻石,且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为亚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俄罗斯和南非为世界上五大钻石生产国,占全球钻坯供应量八成有多。我国钻矿开发虽有着较长历史,清道光年间湘西桃源、常德一带、山东郯城区都先后发现过钻石。20世纪中叶湖南还找到过钻石砂矿。然而,钻石原生矿床60—70年代仅在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和贵州东部地区发现。钻石的开采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