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幼儿大班数学教案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知道橘子的特征。 2、用橘子皮制作出美丽的花田。活动准备:橘子皮,圆珠笔盖,木工胶活动过程: 。-我是一种橘黄色的水果。我酸甜可口,果皮有点硬邦邦的。-果皮里面都是半月形的果肉,我是谁呢? 1、谈谈橘子。-你吃过橘子吗? -橘子是什么味的? -吃橘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2、说说橘子的特征。-橘子尝起来怎么样? (橘子有点儿甜又有点儿酸,有淡淡的香气。) -橘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橘子一开始是绿色的,当成熟之后就变成橘黄色了。) -橘子在什么地方成长? (橘子在暖和的地方成长。) -橘子有什么用途? (橘子除了可以当水果食用以外,由于它有清新的香气还被用来做香水和化妆品的原料。.) -像橘子一样有香气的水果还有哪些? (橙子,柠檬,柚子,枸橘) 3、用橘子皮装饰出庭院并研究制作材料。-用橘子皮怎样制作出庭院呢? 4、用活动纸中的橘子皮装饰出庭院。①把橘子扒开,准备好橘子皮。②用圆形的圆珠笔盖印在橘子皮上,做出小圆形状的橘子皮。③用不同大小的圆珠笔盖可以做出不同的圆形橘子皮。④用做好的橘子皮装饰出美丽的花朵。⑤把做好的花朵粘在活动纸上。 1、让孩子们把装饰完的庭院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幼儿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的音乐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2. 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1)示范《捏泥人》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梁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现在我们捏超人,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教师:我们除了捏超人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课题生成: 在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重点的《卖玩具》的社会彭动中,幼儿会不会算账成了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的前提。女幼儿为了付给别人9元钱,好不容易从自己的口袋里数出九7元钱”(以圆片代替),结果,因为“钱”太多,对方没拿好,撒了。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幼儿的思维似乎迢留在“l”和“许多”的水平上,对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还肚糊,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本课题。活动目标: 1、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复习10以内的组成。活动准备: 教具:小猪木偶一个、磁铁教具猫一只(身上标有7元)、磁铁数字卡片若干(1、2、5); 学具:贴有价钱的玩具若干,游戏用的硬币和纸币若干(元)、挂袋人手一只。循环游戏的作业单若干(作业单里的不同)。活动过程: 1、复习数的概念。(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一五个五个数; (2)复习顺数、倒数游戏“打电话”; (3)复习lO以内数的组成游戏“碰球”。 2、学习用几个小数组合成大数的方法付钱。(1)情境表演“小猪买玩具”,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①出示木偶小猪,创设情景,激起幼儿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