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旧政协会议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旧政协会议又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旧政协”,以区别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就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发表了《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美帝国主义鉴于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不得人心,也变换了它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法,由公开援蒋内战转变为伪装调解冲突,赞成中国召开全国主要政党代表会议,并派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争端,马歇尔实际上成为蒋介石内政外交的主宰和内战的幕后策划者。苏英美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发表公报,要求中国停止内战,改组、扩大国民党政府,实行民主,重申坚持各国不干涉中国内政,苏美军队尽早撤离中民主,反对独裁专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的一致呼声下,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被迫同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无条件停止内战的建议,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召开前,国共双方在参加单位和代表名额分配问题上经过了一番斗争,最后商定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共38人,其中国民党代表8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代表7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民主同盟代表9人:张澜、罗隆基、章伯钧、沈钧儒、张东荪、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张君励。青年党代表5人:曾琦、陈启天、余家菊、杨永浚、常乃德。无党派人士即社会贤达9人:郭沫若、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钱永铭、缪家铭、李烛尘、莫德惠、邵从恩。参加会议的五个团体,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社会中的三种政治力量。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民党及其附庸青年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坚持法西斯一党专政;民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即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会议实际上就是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国家政权、三条国家道路的尖锐复杂的较量过程。1946年1月10日,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坚持必须实施民主宪政,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坚持“军队国家化”,必须首先实行“国家民主化”和“军队民主化”的原则,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借“军队国家化”和“统一政令”、“统一军令”之名,来消灭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阴谋。在以中共为首的各方代表的努力下,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五项决议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确定有关新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财政、教育文化、侨务以及保障人民权利等具体纲领。,结束一党专政。,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实行军党分立、军民分治。“五五宪草”因发表于1936年5月5日而得名,原名《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抗日战争前夕,国民党政府进行“还政于民”的欺骗宣传,抄袭资产阶级民主词句,宣布了这一宪法草案,以掩盖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和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宪草共分八章一百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体、领土、国民、国旗、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