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晋祠》教学设计高行中学黄芳教材分析:《晋祠》是一篇介绍名胜的文艺性说明文,《晋祠》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晰,介绍了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在“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及说明文的结构与顺序”方面可作为模仿、分析的范本,在“写作指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晋祠》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当我们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时,我们会发现文字并不是枯燥、单调、死板的。透过文字,我们会感受到环境于生命相互依存的关系,体验到晋祠在建筑艺术方面所体现出来我们先辈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字里行间所洋溢的自豪之情。学生分析:由于这篇说明文的对象“晋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上文字优美,学生初始阅读的兴趣将会较浓,而且由于文章通俗易懂,九年级学生完全能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就能够掌握晋祠的地理位置、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但是学生的自学也往往停留于此,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如果没有新的任务驱动,学生在“这篇文章蕴涵了哪些情感因子”“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等方面不会进行深入追求。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进一步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文艺性说明文。3、情感目标:了解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精读重点语段,领悟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学方法:美读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西方19世纪的艺术家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除了形容建筑和音乐一样有着明确的音律以外,也说明完美的建筑犹如一曲完美的乐章,表现为一种和谐的旋律。而中国园林则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座北方的园林------晋祠。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晋祠的总体特征(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2、照应这一特征的是哪些段落?(2----5)优美的自然风景(6---11)悠久的历史文物(以板书形式归纳)(过渡:悠久的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曾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得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的视线去领略晋祠的美吧。)三、精读课文,感受美(一)、研读2---5节,感受自然美1、山:长长地,巍巍的,四季宜人。2、树:古老苍劲,造型奇特。3、水:多、清、静、柔。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使我们对晋祠自然美的特征获得形象的认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过渡:作者虽看不够晋祠的自然风景,但他认为晋祠的最美在何处呢?(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是啊,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可历史文物却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汗水。一起领略吧!)(二)、研读7---11节,体会文物美1、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却主要抓住了什么来介绍?(古建筑中的“三绝”)2、为什么?(抓住典型事物介绍特征)3、“三绝”“绝”在何处?4、10、11节介绍了什么?(其它建筑、园中小品)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