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内容分析对应的课标内容“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过程与方法: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排练小品,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方式(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收集与人为善、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事例,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课堂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创设活动情境,如表演小品、讲述故事、开展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体验中感受理解他人,善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处世之道,并且把这种感受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教学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