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格式:ppt   大小:535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上传人:1373566119 2019/2/10 文件大小:5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一、《中国日报》的创办与革命派报刊的兴起《中国日报》是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刊,1900年在香港创办。陈少白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该报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日报》的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和反对封建制度,,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民主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民主自由。,。谴责八国联军侵华、荼毒京津的罪行。在1903年拒俄运动中较系统的揭露了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中国日报》中的《鼓吹录》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之一。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郑贯公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唯一趣报有所谓》。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报》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是1900年在横滨出版的《开智录》,它由郑贯公、冯自由、冯斯栾创办。他们三人分别以“自立,自由,自强”的笔名发表文章,早期留日学生创办的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有——《国民报》、《江苏》、《浙江潮》、《湖北学生界》、《译书汇编》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发表在《浙江潮》——为留日学生刊物的发行之冠。《国民报》1902年5月由秦力山、沈翔云、戢元丞、王宠惠等人在东京创办,曾在第四期上发表章太炎的《正仇满论》。该文是革命派从正面批驳保皇派的第一篇文章。除了报刊外,留日学生还印发了一批革命宣传的小册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猛回头》,特别是《革命军》被当时的《苏报》称为革命的教科书。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二、《民报》的创刊与革命报刊的大发展《民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于1910年2月停刊。是一个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虽然该报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先后曾有多人参与编撰工作,像汪精卫、陈天华、章太炎等人,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民报》宣传的主要内容:1、、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3、宣传以土地国有、平均地权为中心的民生主义此外,《民报》还大力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值得注意的是它已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作了介绍。《民报》的出版,受到国内外同盟会和同情革命的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三、改良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新民丛报》——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