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明月峡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提高景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明月峡景区安全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编制依据
依据现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景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事件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植物疫情)和森林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明月峡景区内发生的一般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本预案指导各部门、各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准一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⑷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景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辖区内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⑸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应急预案体系
明月峡景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⑴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明月峡景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管委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⑵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根据景区实际,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职责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并加强管理,保障预案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保障有力。
⑶辖区应急预案。各公共管理单位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在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的指导下,制定本辖区各类突发事件的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各项应对措施。
⑷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⑸举办大型会展、文化体育活动、民俗节庆活动和重大接待任务等,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修订、完善。
2 组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