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孔乙己(2).ppt

格式:ppt   大小:21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乙己(2).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2/11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乙己(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重点(1)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2)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3)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 (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的艺术 (2)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较大的时空差距 (3)部分句段含蓄艰深谋篇立意对于小说《孔乙己》主题的分析和把握、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观点。从孔乙己这一方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的冷漠无情,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在孔乙己出场之前交代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第二部分(第4—6段):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孔乙己的思想性格在嘲笑声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三部分(第7—9段):写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给邻居孩子们茴香豆吃的情景。第四部分(第10~11段):从侧面和正面描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的遭遇和他身残气微不复聊生的惨状。第五部分(第12—13段):用猜测的语气交代孔乙己的结局。看下列图片,分析讨论作课文分析:作品主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提出:直接原因:丁举人对孔乙己的身体摧残。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人物形象分析(1)孔乙己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孔乙己的时代,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冲击古老的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朝,在思想和物质上都无力对抗西方列强的侵袭。许多有识之士,奋起要求变革,但是僵化、保守的观念和传统,却仍束缚着许多人的身心,反动势力也疯狂地对抗进步的潮流。在这样的社会大转型、大动荡时期,像孔乙己这样徘徊在旧秩序之中的读书人,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更没有机会投身到变革的大潮中去,只能成了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落伍者和牺牲品。(2)性格问题。 孔乙己的性格较为复杂,具体说来他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抱残守缺,死要面子。孔乙己是清末一位下层知识分子,却有别于一般下层社会的劳动者。孔乙己和那些做工的短衣帮们同样站着喝酒,但是他却以为自己是读书人而看不起劳动者。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竟一直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读书人的身份。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感到颓唐不安,意识到自己的沦落和低微。封建社会正统的思想,对农工商是歧视的。“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目标。在这种封建教育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令他不耻。“君子固穷”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沦落社会的“挡箭牌”。他虽写得一笔好字,但好喝懒做,不会营生,以至将要讨饭。不得已去做些偷窃的事,遭人嘲笑,被人毒打,却偏偏要涨红了脸去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②心地善良。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孔乙己也一样。他虽然干些偷偷摸摸的勾当,但是品行比别人都好,从不拖欠酒钱;他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人自傲,但是对孩子们很热情,教“我”识字、给孩子分茴香豆,表现出他质朴、善良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