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环评上岗证.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评上岗证.doc

上传人:799474576 2013/9/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评上岗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P15
①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②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③环境保护部标准
三同时制度及其适用范围
①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②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等级划分依据p35
①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包括工程性质、规模、选址选线、总体布局、工艺流程、原料使用、能源与水资源使用、影响环境的方式或途径、主要污染物种类、源强与排放方式去向以及降解转化难易程度、对生物的毒理作用等。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和区域开发项目,工程特征指开发方式、规模、范围、强度、影响等。
②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物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环境功能与环境资源、环境敏感程度等。
③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要求:包括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及其法定的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可根据具体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但幅度不超过一级,说明理由。
④对于各环境要素已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应按导则的有关规定确定该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环境现状调查内容,自然环境概况包括哪几个方面P37
①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气候与气象,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动植物与生态)
②社会环境概况
③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状况
④评价范围内污染源调查
污染物排放核算统计P71
①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等进行分析,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以及达标与否等
②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达标与否以及排放去向等
③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
④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浸出液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⑤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要明确Ⅰ、Ⅱ类,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
⑥新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两本账,即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和经过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削减后的最终排放量
⑦改扩建项目应算清主要污染物排放三本账,即某种污染物改扩建前排放量、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扩建部分排放量、改扩建完成后总排放量(扣除以新带老削减量)
大气一级评价现状监测布点原则P481
①监测点数:≥10
②布点方法:极坐标布点法
③布点方位:至少在0°、45°、90°、135°、180°、225°、270°、315°等方向上布点,并且在下风向加密,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
④布点要求: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大气一级、二级评价工作内容的差别(自己总结)
①一级评价对污染源的源强,排放方式等特征参数以及周围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二级评价的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可适当从简。
②一级评价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二级评价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年限要求为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③一级评价的补充地面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④一级评价的现状监测点位不少于10各,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各位置设1各监测点,进行冬季、夏季的二期监测,每天至少获取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浓度值。二级评价的现状监测点位不少于6个,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做二期监测,每天至少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浓度值。
⑤一级评价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评价可不进行这项预测。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P114
A、污染源类别 B、排放方案 C、预测因子 D、气象条件 E、计算点
大气一级预测点位分布方法P111
①大气预测点应包括环境空气敏感点、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