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docx

上传人:qi1920809 2019/2/1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离开雷锋的日子》是由康宁、雷献禾执导,吴军、刘佩琦等主演的影片。该片讲述了乔安山(刘佩琦饰)和雷锋是最最亲密的好战友,岂料他们在执行一次任务时,乔安山倒车时不慎将电灯柱碰倒,砸在了在车尾指挥的雷锋身上,雷锋从此离开了人间。之后乔安山后悔不已。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欢迎阅读。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一: 电影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在雷锋去世后的30余年里,以雷锋为榜样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雷锋与乔安山一起执行任务时,在路面指挥战友的军车倒车期间,意外将雷锋撞伤致死。从此,乔安山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并把雷锋的精神进行了再次光大。在片中有这一个场面:老人被撞之后因为找不到肇事者,儿女们又不愿承担昂贵的医药费,所以老人唯有指定乔安山就是撞到他的人。如果不是老人经不起传统道德的责备,吐出真相,那么,凭借精神的力量,乔安山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了,经济上去了,精神却难以上升。现在,狼烟四起的犯罪、暴力,严重的抑制了我们儿时被灌输的所谓的集体精神和助人为乐主义!在一句一句的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之后折射出的是一种种的恶俗陋行。雷锋精神能改变这些东西吗? 例如XX年发生的“彭宇案”,在公交车站上一老太跌倒在地,正下车的彭宇上前搀扶,并陪送受伤徐老太至医院,事后老太称是彭宇造成她倒地后果,诉至法院后彭宇成为被告。彭宇极辩自己未冲撞老太,上前搀扶只是做好事。法院一审后判决双方均无过错,但仍要彭宇承担老太十来万块医药费的40%,彭宇不服上诉。“彭宇案”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官司,彭宇赔了钱,也让社会输掉了道德和正义。当我们路遇老年人跌倒怎么办?有人担忧,受南京“彭宇案”和天津“许云鹤案”影响,现在大家焦虑的不是“怎么扶”,而是“扶不扶”。“当今社会真正缺失的是公德与诚信”、“跌倒的不是老人,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与人的信任,以及法律的公信力。不能重建社会诚信。”所以,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却是远远不够的。在扶起跌倒老人之前,社会要先扶起的是“跌倒”的道德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更多则是需要依靠路人的良心、靠摔倒老人的良心和整个社会的良心。学雷锋的意义和雷锋精神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雷锋精神应该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良知和爱心的体现,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现在人们对雷锋的态度,不是因为雷锋的精神不好,而是雷锋这个典型的真实程度和制造过程的虚拟成分。反而增加人们的逆反心理,导致学雷锋成了一种形式,实际效果愈发低下。雷锋是平常人的典范,却认为雷锋是精神圣人,近乎完美,高不可攀。一位22岁的青年人,他没有久战沙场的英雄壮举,也没有超凡的天才发明,雷锋不是圣人,学雷锋常态化,首先要认识到雷锋是平凡人。常态化就不能搞一阵风,三月刮过一场空,更不能把雷锋搞成政治宣传的“变形金刚”。提倡节约时,说雷锋是艰苦朴素的典型;市场经济来了,又说雷锋也有皮衣和手表。雷锋离开的日子观后感二: 20**年3月4日这一天,我们学校全体师生观看了一部叫《雷锋离开的日子》的电影。我看完之后十分感动,因为学****雷锋不光是帮助他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这部影片描写了雷锋的一位战友——乔安山。以乔安山回忆为贯穿线,引出下文:那她在开车因前面有一段比较狭窄的过道,雷锋就在一旁指挥着,谁也不会想到车轮会突然滑进了道旁的一个小水沟里;也不会想到与此同时,车身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