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运河文明.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河文明.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2/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河文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京杭大运河,作为维系近古中国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快了运河城镇发展的历史进程,营造了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环境,高扬起开放交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词:京杭大运河南北方商品经济封建社会政治漕运运河文化两千年的历史,两千年的奉献,两千年的情怀。京杭大运河作为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的世界四大古代工程之一,穿越了古今两千年的风霜,踏过1794公里征程,流过浙、苏、鲁、冀、津、京六省市,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水系,串起20多座城市。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也是比较早的运河。它更是流动着的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为供自己玩乐,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输“半天下之财赋”的经济意义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营造了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据《通典》记述,江、淮、河、海四大水系沟通之后,“自是天下利于转输”(12)。运河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13)。运河两岸,商业都市日益繁荣,杭州、扬州、镇江等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繁荣城市。唐人曾经描绘运河开通后全国的交通形势:“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21)。特别是在隋唐以后,运河的贯通直接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交流、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相互移植与栽培,促进了南北方商品农业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如苏州、杭州等地的某些行业中已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包买商。随着运河区域商品经济的繁荣,更直接导致一批运河城市的兴起。由运河开发、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