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5
文档名称:

李阳疯狂英语.突破对话.pdf

格式:pdf   页数:1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李阳疯狂英语.突破对话.pdf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9/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阳疯狂英语.突破对话.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
延边大学“十五”211 工程建设项目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
女真关系研究
王臻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年·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王臻著.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8
( 当代学者人文论丛. 第 8 辑/ 陈星主编)
ISBN 7 - 5034 - 1679 - 3
Ⅰ. 朝⋯Ⅱ. 王⋯Ⅲ. 建州女真—中朝关系—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国
Ⅳ. K289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5) 第 076953 号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
责任编辑: 杨玉文封面设计: 福瑞来书装
出版发行: 中国文史出版社
社址: 北京太平桥大街 23 号 100811
印刷: 北京忠信诚胶印厂邮编: 101109
经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
开本: 880× 1230 毫米 1 /32
印张: 9. 25
字数: 257 千字
印数: 1000 册
版次: 2005 年 8 月北京第 1 版
印次: 2005 年 8 月第 1 次印刷
全套定价: 260. 00 元
文史版图书如有印、装错误, 工厂负责退换。
当代学者人文论丛总序
当代学者人文论丛总序
张立文
近代以来, 西学潮水般地涌进, 激烈冲击着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为
适应于世界学术文化的发展, 中国知识精英们纷纷吸纳西学。这种中
西学术文化的交往和碰撞, 是促使学术文化转型和发展的动力。罗素
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
碑。”①中西学术文化的交流, 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向现代转变。
中国学术文化在学****接纳、引进西学的过程中, 按西学的学科分
门别类, 以现在话语说便是与世界学术文化接轨。接轨意蕴着痛苦的
冲突和融合: 一是要转变传统学术文化的思维方式、立场观点、价值观
念、评价标准, 以适应西学的需要; 二是要肢解传统学术文化的有机整
体, 选出符合于西学学科名之者的资料而叙述之, 不符合于西学学科名
之者的资料则抛弃之; 三是变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主体的自我发展演化
为被动的、受制于人的发展演化; 四是要放弃一些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
学科范式和学术规范, 照着西方学科范式和学术规范讲。在中西学术
文化的交流中, 有得必有失, 有收获也必有牺牲, 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但如何得多失少, 收多损少, 这便大有讲究。主张学术文化“全盘西
化”者,“一边倒”学苏联者, 则得少失多; 学术文化保守主义者、国粹主
义者, 则失少得少, 两者在得少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①罗素:《中西文明比较》, 胡品清译,《一个自由人的崇拜》,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88 年
版, 第 8 页。
· 1 ·
朝鲜前期与明建州女真关系研究
在中西学术文化交流中, 如何得多失少? 应选择融突而和合转生
的方式。印度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学术文化, 在汉代传入中国后, 便与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生冲突, 展开了“沙门敬不敬王”、“神灭不灭”、
“因果有无报应”、以及“空有”、“夷夏”、“化胡”等辩论。到唐韩愈主
张对佛教文化采取“人其人, 火其书, 庐其居”①的简单拒斥方法, 而柳
宗元主张“统合儒释”, 出入佛道。柳氏在回答韩愈指责他为什么不斥
佛时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 往往与《易》、《论语》合, ⋯⋯吾之所取
者, 与《易》、《论语》合, 虽圣人复生, 不可得而斥也。”②柳宗元在当时
对待儒、释、道三教的态度: 一是以平等、同情的立场和视角看待三教,
不扬此薄彼, 或尊彼卑此; 二是出入儒、释、道三教, 才能深入各家学术
思想的堂奥, 既悉其本真, 又知其长短; 三是在出入儒、释、道之中, 明三
教冲突之所在, 才能悉三教融合的关键。在这里冲突也是一种融合的
方式, 所以不能排斥冲突, 而应融合冲突; 四是吾所取于佛、道者, 与
《易》、《论语》合。换言之, 柳宗元是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出发, 以
《易》、《论语》为“取”的标准, 不是以佛、道为“取”的标准, 即取佛、道
以合于《易》、《论语》, 而不是相反, 从而在“统合儒释”中发展中国学
术文化。
韩、柳两人对待外来学术文化与本土传统学术文化的立场、态度及
其“取”法, 对后世宋明学术文化影响巨大。宋初一派以“夷夏”、“费
财”之辩拒斥佛教; 另一派出入佛道, 无论是张载、二程, 还是朱熹、陆
九渊、王守仁, 都累年尽究佛、老之说, 而后反求诸《六经》, 终于在儒、
释、道三教融突中和合转生为新儒学, 即宋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