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教案第1课时执教人:,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1米”的实际观念,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幻灯片、米尺、测量表格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数学生有过乘坐公交车或火车的经历,对免费或优惠的车票有所了解。互动。公交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公交车标志)。,可办理学生卡,享受优惠。(亳州市,区域不同可能有别)火车票身高限制标准为:(对应触发器:火车标志),,超过人数的小孩则要买儿童票了。~,孩子需要买小孩票。,则要买全价成人票了。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并引入1米。问:小狗警卫为什么不让长颈鹿进动物游乐园呢?答:身高超过1米了,要买票的。(部分同学可能会谈到坐公交车与坐火车自己买不买票的事。)抛出问题: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能否比画一下或说一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互动重点)二、自主探索,。通过自己动手用100个1厘米摆出1米,感受慢又累的过程。(1)展示主情境图中小老鼠摆100根1厘米小棒的动画,并让学生动手完成剩下的。一方面认识1米与100厘米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感受用小单位表示更长、更高、更远等长度的不易。(2)为了加深小单位表示大单位的不容易性,在事先准备的小棒中有10厘米长的、有20厘米长的、有50厘米长的不等数量。让学生感受学习比厘米更大单位“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展示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式。。(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2)把自己的双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3)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注意安全)(4)请学生站成一排,看几个人的队伍长差不多是1米。活动后让学生说一说,比画下1米大约有多长。,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小组合作,量一量教室的长度,在测量之前要求学生进行估测长度,并与之比较。(1)观察学生是如何选择测量工具的,进一步体会在测量更长物体时要能恰当地选择单位表示长度。(2)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米”的表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观察米尺上有“厘米”这样的小单位,且是100个厘米,可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注意:①难点在于不足1米时学生会如何处理?可用约等于也可以结合CM表示。告诉学生测量时应先测量出整米数,再接着测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比米小的单位厘米来表示。应该是先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