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秀教学设计《平均分》教学设计清徐县实验小学刘红燕[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平均分的认识。学生对“几个几”的已有认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教材安排了四道例题,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平均分——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成几份——按不同要求分”的探索过程,充分感知平均分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认识除法做准备。[教学目标],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会用数学语言“把()平均分,每份(),分成了()份”完整表达平均分的过程。、分析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均分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把()平均分,每份(),分成了()份”完整表达平均分的过程,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方法与策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实践活动,媒体课件,实物,彩印图片。[使用教材的构想]学生已经有了表内乘法的知识做基础,“平均分”是认识除法的第一课时,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分一分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并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学习“除法”打好基础。[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激发兴趣。(课前播放轻柔音乐,课件出示秋天里大自然的景色。)师:同学们欣赏着秋天的景色,一定想亲身感受一下秋天的美丽吧!星期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郊外秋游。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出示课件:水果,矿泉水,小面包……师:老师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东西分给两个小组,可以怎么分?请看学习要求:(出示课件)(1)先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分什么,怎样分?(2)每组负责一样东西,从材料袋里选一种物品,动手分一分。(3)每组一号同学汇报。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1)我们组分的是苹果。有8个苹果,一个组分了6个,另一个组分了2个;(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有6瓶,每组分了3瓶;(3)我们组分的是面包。有10个小面包,每组分了5个;(4)……师:同学们,你们对哪一组的分法比较满意?为什么?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师:现在有8颗糖果,每个小朋友分2颗,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先用学具图片在纸上分一分,然后,用彩笔圈一圈,再和同桌交流你分的情况。(2)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4)师追问:如果每人分4颗,每人分一颗呢?(5)学生自主活动。师巡视,如果发现学生的分法是随意地拨几堆,然后移多补少一个一个地分;就提示:把()颗糖果平均分,每份()颗,分成了()份。生一一练习。(6)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