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听力课堂百科全书.doc

格式:doc   大小:130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听力课堂百科全书.doc

上传人:小枷 2019/2/12 文件大小:1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听力课堂百科全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力课堂百科全书(无论水平如何,有任何疑问请先来这里)一、请务必先熟读以下3条(初学者要读):1、什么是听写?问:什么是听写?答:简单的讲:听写就是听一句写一句,对照文字找到自己没有识别出来的声音;同时在这个过程里训练自己的听觉存储力。2、听写方法及听写要求听写方法:(1) 一句——动笔写(写不出来再听一遍,最多3-5遍)(2)找weakness——回原文对照——划出关键词或weakness(3)听第二句(重复第一句过程)(4)听最后一句(5)全文统一听一边(抓关键词;寻找主干脉络;适当note-taking)听写要求:(1)请大家听写完再看文字答案(2)对照文字答案时,找出未能识别出来或者识别有误的地方并用记号标注出来(3)听写完的内容自己总结(不熟悉听觉的单词;关键词)(4)听写是一句一句的听,对于句子短的可以两三句合并,大家自己把握(5)最好只给自己三遍的机会来训练自己的听觉存储力(6)听写所推荐的软件新托福听写王等请在论坛里下载(7)更有效的听写不推荐非要把每一篇文章听写完之后再对照文字答案,这样对于很长的文章来说,听觉模糊的或未识别/识别错的地方已经印象模糊,故不能更有效果的从听写中得到你的weakness(8)我会针对文章的长度进行切割,把文字答案切割成小的part以适合每次听写,按照跟贴的顺序完成大家的听写。比如:先听写第一楼;再第二楼;……以此类推其他:(1)听相同的文章的提高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你在反复的过程里已经不再痛苦了,也就没有更多的进步了。(2)建议是:对于听写完的文章可以反复跟读。反复跟读同样的文章的收获会比每天跟读不同文章的收获巨大。3、关于记笔记关于记笔记关于记笔记(1)笔记记的好的……他本身听力的基本实力就会很好……记笔记首先与你的听力的实力有关……你能跟得上节奏听着它么……它听到了能手同时记录么……等等……这是与你听力实力有关的……(2)笔记记的好的……他知道该在哪里记……记笔记与你听过多少新托福学术的段子有关……听的多了你会自己总结出来哪里务必要记录……比如:开头;原因;举例……等……这里就不多说……(3)校园话题里总会有常出现的场景词汇……熟悉了这些后大家可以自己去把它们归到简写的形式……(4)演讲的话题里总会呈现出段子的脉络(毕竟是真正课堂上的讲座……不可能没有逻辑的)……这也是你记笔记的一条线索……(5)我们不妨换位想一想……你听国外课堂与你听你自己大学里的课堂是一样的……只不过区别是:你听国内的课堂你永远会听得清;但不见得一切都听得懂……而听国外的课堂你即不见得听得清也不见得听得懂……但是托福考试的是语言而不是知识……你不懂大家都不懂(我所谓的懂是演讲里听到的知识)……所以我们所谓中国同学比较的就是:(1)能听得清英文么?因为只有听得清才能听得懂(2)能听得懂句子么?因为只有听得懂句子才知道自己该记录什么……首先————要有两个前提。两个前提做不到的话倒不如不做笔记。前提一:段子的主线比丢。段子开篇听准,抓住线头,进而顺藤摸瓜捋着主线走。因为任何一个段子都是教授的演讲,或者讨论。没有主线的演讲是只是散乱的废话,ETS不会为了出题而出题,而是在保证一个真实完整的演讲之后再在演讲里寻重要点出题。所以跟着主线走绝对没错,对我们考生的基本的好处是(1)主旨题不会错掉(2)细节题一旦遗失信息,仍可以根据主线蒙答案,因为主题决定细节。前提二:层次清楚。这也是符合演讲的特征。教授做一篇演讲,有了主题线索后展开叙述,作为老师,要想听众懂你,不能含糊其词,更不能逻辑混乱、条理不分。所以我们在听的时候,将教授演讲的层次、条理、结构、逻辑要分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1)分解你的目标。整体目标是抓主主线,但对于6分钟的英文演讲,太长是让我们吃力的地方。就好象你一直要跑10000米,不妨把10000米分成5个1000米,实现5个目标不吃力,但是实现了5个目标其实就等于说实现了整体的目标。(2)保证不被干扰选项迷惑。比如,文章分成5个层次,那么你不能用你在第4个层次里耳边滞留下的声音(我们耳边很容易滞留下声音)去选择按照文章第2个层次所出的问题。所谓记录信息记录的条理清楚。其次————是要知道该在哪里记录;选择什么的记录。按照新托福听力的3大能力划分出了6类题型特点,我们可以得到考点设置的特征。比如主旨题(Gist)就应该在开头记录,记录主题句型里的关键词(一般为名词);再比如细节题(detail)就应该寻找教授演讲中强调的部分。自问自答、互动问答、原因解释等都具有强调的色彩。最后————就是切记盲目乱记。每个人实力不同,运气不同,所以能记录到的东西更是不同。有的人实力颇好,边听边狂记,回答问题的时候查找纸张上刚才所记,包含信息80%则能答题。但你不能学,因为如果实力没有之前例子中的同学好的话,狂记会导致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