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判断和田玉没必要追究产地自古中国人对于玉,就怀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向来推崇儒学,而儒学具有“崇玉”的思想,人们一直把玉视为品德,身份,财富的象征。古人认为石之美者,是为玉。而玉材中的精英当属和田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中国绚丽多彩的丝绸之路的前驱其实是6000多年前的玉石之路,正是和田玉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时至今日,和田玉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新岭,一个跟和玉石打了十多年交道的鉴宝专家。与其说是一位专家,我更喜欢称他为惜玉之人。在他身上,少了几分专家的冷峻,多了几分玉的温润。近日由他编著的《和田玉鉴赏与投资》一书,为喜欢收藏和投资和田玉的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接近和田玉,了解和田玉的机会。近日中者,从什么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分类,鉴别,保养等方面,请教了李老师。此“和田玉”非彼“和田玉”李老师,和田玉就是指产自新疆和田的玉么?如果不是,那究竟什么是和田玉? 李新岭:珠宝玉石分为宝石和玉石,玉石的定义就是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矿物集合体的意思就是说很多细小的矿物聚合到一起。不像宝石那样,是单晶体。而聚合体一般没有形状。和田玉就是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主要矿物为透闪石成分的矿物集合体。和田玉是没有产地概念的,不管他产自哪儿,只要他的主要矿物是透闪石我们都叫他和田玉。但是普通人一般都认为和田玉就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但是国家标准指的是,不论它产自哪儿,只要主要成分是透闪石,都叫和田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才是产自新疆和田的玉石。而现在推广的是广义的概念。和田玉一般是怎么分类的? 李新岭:按照国家标准的和田玉分类,是按照颜色分的。因为外面的特征形状,可以人为加工改变,但颜色是不变的特征。白色到青色分了四个色系: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还有绿色的叫碧玉,黄色的叫黄玉,黑色叫墨玉,糖色叫糖玉。糖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颜色,是和田玉形成以后暴露在地表或者浅地表,经过温度压力变化,或者水冲刷,带进一些矿物,或者它本身的矿物质铁氧化以后,变成褐色,黄褐色,咖啡色等,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糖色。在以前做玉的时候,糖色是不要的。但随着玉的升值,糖色的部分也越来越值钱。并且有些料一半都是糖色,做出来的工艺品也很漂亮,扔掉很可惜。随着市场上出现的糖玉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就把它单分出来。另外,我们根据含糖色的多少再将其分类:含糖色在5%以下的,我们称之为微糖;含糖色在5%到30%之间的,叫有糖色或者是带糖色;30%到85%之间的,是白玉的底子,叫糖白玉,是青玉的底子,叫糖青玉;85%以上的,我们称它为糖玉。因此,根据颜色将和田玉分为了八个大类: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糖玉。这八个大类基本上把市场上95%的和田玉都已涵盖进来了。还有一种是根据它的产地来分类的。山里开矿挖出来的我们叫它山料;山料形成的矿,在自然环境下,经过冰川运动,温度变化,掉到河里,被河水长期冲刷,碰撞,磨成圆形,这种叫子料;还有一种是介于山料和子料之间,玉石的棱角稍有磨圆的,我们叫它山流水。它是由于山料经长期的地壳运动,风化崩落,并被洪水冲击,迁移到河流的中上游河床,而形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