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重庆科技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科技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2/14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科技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科技学院第二战略发展期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建设步伐,推进学校第二战略发展期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规划。序言学校在第一战略发展期,紧紧抓住了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重庆市建设西部教育高地、石油冶金行业振兴等历史机遇,传承立新、科学谋划、锐意进取、勇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三大跨越”。两校实质性融合,师生员工心齐劲足: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全面转变,成为全国首批10所试点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调研性合格评估;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顺利入驻大学城,成功实现战略搬迁。“三大突破”。科研经费突破5000万元,产学研合作成为重庆市市属高校的成功范例: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达到70%,博士学位者达到130人,居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以学院制为基础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基本形成。“三创精神”。科学总结学校近60年的办学经验,在六年本科办学的实践历程中不断深化,培育了重庆科技学院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三大战略”。精心谋划学校的发展,把特色作为立校之本,文化作为兴校之源,人才作为强校之基,融汇了科技学院特有的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营造了汇聚高水平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了“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的三大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石油和冶金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产业提档升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给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五个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两江新区建设为学校发展搭建了宽广舞台。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建设,为学校发展拓展了新空间。高校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学校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本科品牌尚未形成,研究生教育瓶颈亟待突破;学科特色还不鲜明,优势还不突出,标志性成果尚未形成;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有待加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领军人物匱乏;学术氛围有待加强,合作开放力度不大,办学活力不足等等。必须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着力破解这些难题,全面提升学校的实力和水平。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 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合作开放的理念,求真务实的态度,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科技大学。(二) 工作方针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品质保障。扩大规模是发展,内涵建设更是科学发展。坚持夯实基础、优化结构、塑造品牌、提高质量的内涵建设思路,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深化学校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特色发展。特色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立校之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行业和重庆市发展战略前沿,以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发挥学校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努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和学校文化建设形成鲜明特色。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达到特色科技大学的条件和水平,建成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高地和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与应用基地,进入全国同类高校的一流行列。规模质量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增长10%左右,达到20000人,其中研究生2000人,留学生500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结构和质量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社会需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与应用型科技大学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