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4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2/14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内容: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分析及事故调查与处理有关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重点:事故原因分析难点:事故原因分析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分析事故的原因及事故调查与处理。课堂类型:实训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设备授课班级安全技术管理班第16次课授课时间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授课地点科技楼301多媒体教室1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事故概括×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公里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时值)。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2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相继钢瓶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3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3、 试提出防范措施。41、直接原因  ⑴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故隐患;  ⑵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间接原因  ⑴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⑵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⑶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52、⑴化工厂为化学危险品生产单位。  ⑵根据《安全生产法》第80、82、85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63、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⑵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及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它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⑶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⑷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 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7案例2事故概况:某乡办煤矿。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布置和记录。  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 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安全规程》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8×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15时30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米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时值)。9问题:1、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2、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措施建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