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篆书篆刻研修班学习总结4月3日至29日,我参加了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主要学习了篆书和篆刻。现就篆书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做一总结。一、在学书理念上有了重新认识。西部书界新秀研修班以“正本清源,回归经典,学术兼修,德艺并进”为宗旨。首先,把书法的学习提到了“道”的高度上,把书法放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去思考,如何体现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又是如何促进书法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这些知识的梳理,使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书法。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梳理了各种书体在发展中所遵循的审美标准,和当前书法的发展方向问题。在各种书体演变成熟的情况下,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在技法上不断接近古法,在空间上不断发现,在格调上不断追求,才能有所发展。第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古人书写的心理感受,以自然书写为主,使作品更加自然,减少做作的弊端。二、了解了篆书的流变及审美。篆书的流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先秦墨迹和小篆等几个阶段。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文字的阐释外,亲眼目睹实物资料感受不同篆书风格更为重要。西部班通过组织考察殷墟遗址、文字博物馆等河南省内文字、青铜器博物馆,在感叹中华民族伟大的同时,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了对于篆书的认识。“篆贵婉而畅”,孙过庭对于篆书审美的总结,几乎成为了历代评价篆书的不二标准。而实物资料确实也反映了这一点,即使是有篆中草书之称的《散氏盘》,其流露出的温婉,遒劲也无限的接近着孙氏的观点。秦小篆的出现,把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其线质的温润如玉和结构的端庄堂正,时刻体现着割据统一后国家的制度的森严和规范。汉李阳冰铁线篆虽然在气质上没有表现出秦篆的通透,但线条的盘曲和结构的圆融,极力表现着通畅,也增加了字内张力。同时也影响了隋唐篆刻。在大兴碑学的清代,篆书重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经过了郑簠、王时敏等人的实践后,至邓石如达到了高潮,在他之后,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等人都受他影响,也体现着这个时代的篆书特点。三、技法上更加清晰,篆书技法较其他书体简单。在用笔上,主要是转,注重“藏锋和平拖”,在对称,匀齐的基础上,大篆,小篆和清篆所表现出的“度”各有差别,这也形成了书法用笔的一大系统。在字法和章法上,大篆强调和谐,小篆则追求匀齐。在墨法上,大篆墨色变化远比小篆强烈。但值得注意的是,篆书的用笔系统已相当成熟,并且影响着以后书法用笔的发展。比如篆书中的“转”,要通过腕的运动来完成,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后世书家所的“涩”、“留”、“绞”等概念就有所明白了。四、对于篆书学习的思考。篆书体系十分庞大,如何在这个体系中寻找适合自己取法的对象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峄山碑》入手,在了解和掌握了篆书基本技法后,深入学习《泰山刻石》和《石鼓文》,这样既可上溯大篆,下接汉清诸家。当前篆书创作中出现了状如算子般的小篆和狂狷古怪的大篆作品,离“婉而畅”的审美共识逾行逾远,只有不断拷问传统,才能发现新的东西。同时,篆书的学习除了掌握技法之外,更要关注文字演变,才能不会在创作中出现错字,谬字。篇二: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贯彻精神促工作实效总结根据中共xx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部署,在全国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的形势下,借每月开展党员活动日的良好契机,覃塘区民政局党组召开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活动方案。会议研究决定于11月20日下午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党员活动日的活动。本次学习活动,以“全面”为原则,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参加学习;以“深入”为指导,要求全体人员要认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贯彻”为目标,要求大家把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实处。学、局长韦伟亲自主持、主讲。第一、十九大报告的产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十九大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的起草历时之长,涉及范围之广,耗费人力物力之多,无不让大家感慨万千,同时引起了大家对深入研习十九大报告的兴趣。第二、剖析十九大报告。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主题为起点,梳理了十九大报告的十三个主要内容,分八个部分解读了报告的各个要点,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讲解了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大家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十九大精神,要学懂、弄通、悟透,还要在实践中扎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在学习中明确点出十九大报告中与民政事务相关的内容,要求大家着重认真学习领会,跟上新时代的步伐,真正把精神学习贯彻落实,最终转化成工作实效。活动最后党员代表积极发言,阐述了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分享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坚持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扎实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推动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篇三:小学四年级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