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汉语练习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辊辑讹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辊讹可事辊讹也。小人辊讹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译文:郑国人在乡校里走动,议论着当前执政的人管理好坏。郑大夫然明告诉子产说:“干吗不把乡校取消呢?”子产说:“为什么要这样?乡人们白天(上午)工作,傍晚(下午)工作完毕到乡校走走,谈论谈论执政者的好坏。他们提到我办得对的地方,我就继续执行;他们提到我办得不对的地方,我就加以改进。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呀!如果情况正是这样,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却没有听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如同预防水患,大的堤坝溃决,伤人必多,我也一时抢救不过来。不如小的堤坝坍塌可以开渠疏通池涝。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到了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然明说:“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确是能办成大事的,我实在是往薄能鲜。你能这样干下去,郑国便有了强有力的依靠,岂止我们这些官吏呀!”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的子产不仁,我不相信。”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卫侯贞卜,正卜梦之吉凶。其繇曰:“如鱼尾,赤也,鱼劳则尾赤。○繇,直又反。,敕呈反。衡流而方羊裔焉。横流方羊,不能自安。裔,水边。言卫侯将若此鱼。○衡,华肓反,又如字。方,蒲郎反,注同。裔,以制反。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此皆繇辞。○阖,户腊反。窦音豆。[疏]“其繇”至“后逾”。○正义曰:杜以鱼劳则尾赤。方羊,不能自安。裔焉谓鱼至水边。以喻卫侯将如此。是贾逵之说,杜用之也。郑众以为鱼劳则尾赤。方羊,游戏。喻卫侯淫纵。杜不然者,以此鱼喻卫侯。《诗》云“鲂鱼尾,王室如”。鱼劳则尾赤,以劳苦之鱼比喻卫侯,则方羊为劳苦之状。若其方羊是纵恣之状,何得比劳苦之鱼也。刘炫以为卜繇之辞文句相韵,以“裔焉”二字宜向下读之。知不然者,诗之为体,文皆韵句,其语助之辞,皆在韵句之下,即齐《诗》云:“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其王《诗》云:“君子阳阳,左执簧。其乐只且。”之类是也。此之“方羊”与下句“将亡”自相为韵。“裔焉”二字为助句之辞。且繇辞之例,未必皆韵。此云“阖门塞窦,乃自后逾”,不与“将亡”为韵。又“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不与“攘公之为韵。是或韵或不韵,理无定准。刘以为“裔焉大国”谓土地远焉之大国,近不辞矣。又以方羊为纵恣之状而规杜过,非也。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谷不可胜食也。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 (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谢)项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五、给下列括号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