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梁下部钢筋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CDF老师请问03G101-1中P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中的下部钢筋中没有画出贯通筋的钢筋。这样我们在搞决算审计的过程中老是要有这方面的争论。这一点和00G101中P45页“L配筋构造”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o:j-X2J,E4H)a7t如何解释下部的通长筋的布置?请予以赐教!!5D%e4|'d7L8N8D7I1w1、03G101-1图集第60页中的“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向钢筋断点位置”,该图的重点是说明“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把它与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加以对比。/p1e7k(`、钢筋配置上的“能通则通”,是陈教授反复强调的原则,在图集里没有配套的图示说明。而且,在施工实践中也因为钢筋“定尺长度”而带来许多问题,因为梁的下部钢筋的连接点是比较难以确定的。  f"B+s#j9D6t对于“非抗震”的情况,可以避开“跨中Ln/3范围”进行钢筋连接。;B$p/+d2l对于“抗震”的情况,就复杂多了。从前我们与陈教授有一段讨论,也没有明确的结果。现在抄录于下,供大家参阅:7^!?6M0C$Q+N/t/m'I%q-\$L5E)E+Y,wCDF:请教陈教授: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2004-3-818:34:14)0^.S/]2Q,U+^  h+h7]9}这是一个施工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问题::c  U/Z*T/l9e0w1、框架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如果规格、直径相同,应该尽可能贯穿支座,而不要在中间支座内锚固。-K%f:}.C#I9}-b)]%]  N5k2、但是,钢筋的定尺长度有限,必然要发生钢筋连接问题。在“支座内”进行连接吧,陈教授已经多次强调了:不可行!在跨中1/3处,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下部纵筋不可能在此连接。只剩下靠近支座的1/3跨度的区域,能不能在这里连接呢?陈教授也说过,非抗震时可以,抗震时——03G101-1图集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N-G-A%e4y  \1}4|;X3、于是,“梁下部纵筋在哪儿连接?”成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于是,不少施工人员只好把钢筋截断在支座处,让中间支座两边的钢筋都在支座内锚固。从而使得上述的“第1条”变成“理论上”的说法,而实际情况是中间支座内钢筋密集。1o/#g+:a请教陈教授,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吗?%P6f!o9L9K(u阿阮回复:(2004-3-1519:02:03):m%*@!Y9f这实在是个现实的问题,哪位老师可以答复一下吗?4r7[%M8f4Y6V$`  PQlchen回复:(2004-3-1522:31:33)#}1D:~$^1a:B;q7u经反复慎重考虑,没有在修正版中加进在支座外进行连接的构造。因为标准设计以解决普遍性问题为主,一般不解决特殊性问题(事实上特殊性问题也不应标准化)。如果我们作出了在支座外连接的构造,就可能触动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客观上引导施工界都普遍这样做。.{9J!a0G2u:v1C:b当地震发生时,梁端部位反而比跨中受力更大。在梁端部位进行连接,尚缺少经受过地震考验的实例,也缺少专门研究试验实例。如果全国范围内都采用这种做法,万一经受不住地震的考验,就要酿成大祸。,o2k3E+](I"\于是,我们在修正版54至59页中增加了一条注:“梁下部纵向钢筋的连接应按照《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