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运用土地政策优化产业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运用土地政策优化产业结构.doc

上传人:drp539608 2019/2/1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运用土地政策优化产业结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主讲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杨重光国土资源网(2010年3月12日  11:40)问:什么是产业结构? 答: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状态,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各类产业按不同需要形成的结构比例,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产业结构的内容和形态。我国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任何出现经济活动的地方和部门都存在产业结构。所以,无论研究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会涉及产业结构,研究土地经济及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必然要对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问: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却比较缓慢。主要是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缓慢,甚至出现徘徊。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都高于第二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几乎是比重最低的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我国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增长不同步,地区间经济差异只表现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水平上,而不表现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上。除京、津、沪等个别城市外,第三产业普遍较低,产业结构比例的差距并不明显。问: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哪些问题? 答: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全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第三产业发展迟缓,城市工业结构比重过大,传统工业比重过高,城市工业结构同构现象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落后于时代要求,工业发展中现代高新技术的比重偏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改善,各个产业、行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比之经济的快速稳步增长,比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相对缓慢,可以说,不能同步发展和改善,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变化不能令人满意。进入21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十分缓慢,而且反复和徘徊。产业结构不合理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表现,也是造成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重要原因。问:产业发展中土地、资本与劳动力的相互替代理论是怎样的?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者又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也就是说,三者的投入比例既不是固定不变的,又不是相同的,而是处于可变之中。换言之,同一规模的土地可以建立不同规模以及不同比例关系的产业,同样,同一规模的产业可以出现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之间不同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先期使用土地和劳动力的数量较多,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投入的资本越来越多,使用的劳动力和土地相对来说比例有所下降。所以,从产业来看,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之分;从土地来讲,实际上也存在土地粗放型产业和土地节约型产业。因此,城市的产业结构,要根据土地、劳动力和资本情况来选择。在国家和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质量结构和数量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一般来说,资本的增加非常明显,而且流动性增加,劳动力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是不断提高的,技术和素质发生巨大变化;而土地却处于反向变化之中,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