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第四章 现代诗的境界.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章 现代诗的境界.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2/16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章 现代诗的境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泰山出版社·2013年·最新修订版第一节何谓境界1、境界的美学定义“境界”是二十世纪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艺术中能够感受并表达的情景、氛围。引申到某些场合也指艺术体验和修养。佛学认为:心之所游履攀缘者,谓之“境”,所观之理也谓之“境”。“境界”的本意来自佛经用语Vishaya(梵语),英语可翻译为Landscape,意思是“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其中的“势力”特指人的感觉器官(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所具有的感受力(六识)。佛经解释道:“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六境之一)”。所谓“六境”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感受。由此可知,所谓“境界”,实在乃是专以感觉经验之特性为主的,也就是以“感受与表达”为制约的。外在世界未经过人们感受之功能而予以再现之前,以及内心世界未经过诗人表达而引起人们共鸣之前,都还不能称之为“境界”。(参看叶嘉莹:对《人间词话》中境界一辞之义界的探讨)。王国维指出:“境非唯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他又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还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把“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意境”。他指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之于意而处之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他这里所说的“物境”指景物、客观环境;“情境”指心情感受、生活经历;“意境”指纯主观的想象和观念世界(形象思惟而不是逻辑思惟),指深层的哲理。按照王昌龄的意思,“物境”容易区分;“情境”和“意境”似乎比较难以区分,粗略地说来,“情境”是看得见的,可以用意象具体描述;“意境”则是看不见的、心灵的境界,有时可体会为某种“空灵”的神韵。举个简单的例子:华山松举起/翠绿的/翅膀要向那/晴空/翱翔----直立/华山/峭壁云海/拍激的/岛上凌乱的/石刀/铜斧扎住/深沉的/树根寒风/穿透了/脊骨拨响/生命的/强音尽管/我们还/十分/幼小跟随/你们,/挺起/腰身无论/你们将/多么/衰老搀扶/我们,/永葆/坚贞田汉曾评论说:“这首诗非常精炼。第一段写出了华山松的物境,描画云如海,山似岛,松欲飞,四句就把整个形象环境写活了;第二段写出了以松拟人的情境,抒发了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胸怀;第三段象征咱们两代人前仆后继的豪迈意境。……”(参看《劫后诗存》第60页)老少两代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是西岳华山峰顶的大小青松,互相支撑、互相鼓舞,毫不畏惧“凌乱的石刀铜斧”、迎面正对“寒风穿透了脊骨,拨响生命的强音”,青松的铮铮硬骨,准备接受严酷的考验,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十年浩劫”前夕“文艺整风”运动期间,有良心有个性的知识分子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物境、情境、意境之间可以有相互作用、相互对应的关系。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高山大海、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能引发人的心灵感应。反过来,一种心灵的境界也可以对应多种不同的自然风景。如果说具体的“物境”和可见的“情境”为“象”(自然与社会、人生的客观存在),那么不可见的“意境”(神韵、空灵)则是“象外之象”了。批评家从诗词绘画等文艺创作中,发现有这两种不同的境界存在,即可见的外在的“象”与不可见但可表达也可感受的“象外之象”。有时他们极力推崇“象外之象”的境界。因为“象外之象”的境界表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发挥了“情”与“意”的创作才能,到达了悟性与哲理的高度。“象”、具体的“物境”和可见的“情境”不过是“形”,是外露的表面的形象;而“象外之象”、不可见的“意境”(空灵、神韵)则是神,是内在的心灵世界的艺术本质。关于“境界”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境界含有客观的“景”(物之境)和主观的“情”(我之意)两组成分。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中说:“出于观我者意(情)余于境(景),而出于观物者境(景)多于意(情)。”可以推论,所谓“物境”是以“物之景”为主要方面(可含情),所谓“情境”是以“我之意”为主要方面(可应景),各有所偏重;而所谓“意境”则是“上焉哉意与境浑”,情与景有机地交融,两者互相汇合,浑然一体,错综而不偏废。2、东方境界说与西方对应论西方现代文学有一个基础,即“对应论”,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互相感应、契合,诗人可以运用有声有色的物象(外在意象)来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这种强调运用具有物质感的意象(包括诗歌的全部艺术手段,从比喻、修辞、象征、命意、节奏、色彩到

最近更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学生专.. 9页

2022年PEP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6页

最新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A4打.. 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A4打印版).. 6页

2021—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9页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5页

2022年苏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免费) 8页

农村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教育理念的提升 124页

新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各版本) 7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6页

功能性饮料创新研究-洞察分析 39页

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精编) 6页

2025年组合机床项目合作计划书 58页

2025年硅胶胃管项目合作计划书 4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精品) 7页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0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6页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8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点题及答案.. 7页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 6页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9页

2025年消防专项整治方案 53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 6页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 8页

电工安全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8页

玉米种植全攻略-从种子到丰收的科学之路 32页

专升本《数字电子技术》考试答案 30页

医疗保障学试题库 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