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佛学基础》.ppt

格式:ppt   大小:261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佛学基础》.ppt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2/16 文件大小:2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佛学基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佛学基础如是我闻佛在《葛拉玛经》中的开示——强调理性的重要四依法——强调智慧的重要怎样听闻佛法避免三种过失培养对法的恭敬心闻思修缺一不可听法前:听法时:《葛拉玛经》中的开示不可只因它是口传已久,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奉行已久,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载诸典籍,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符合我见,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符合哲理,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顺乎我思,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合我理论,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说者看来可信,就信以为真。不可只因它是导师所说,就信以为真。每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些是不善、有害的、为智者所斥、遵行后得到无益或痛苦的,就要弃舍这些。每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些是善的、无害的、为智者所赞、遵行后得到有益或快乐的,就要实行这些。、依法不依人:明师未必“名”,不要以世俗的眼光抉择说法者。只要讲的是佛陀正法,就要依从。二、依义不依语:不要只在文字表面下功夫,而要理解经文所蕴含的道理。一味的读诵经典而不理解它的含义是不可取的。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之而修,能脱离***的,便是了义。学了之后,不能帮助我们脱离***的,就是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靠自己的知见去分别、推理,只能成为史学家,学者,与修道了不相干。——《大般涅槃经》:听法时不专注。垢器之过:听法时夹杂着自己的知见,用染污心听法。漏器之过:听法后不思维法义。培养对法的恭敬心可适当加以观想,如:修学净土法门,可以观想我们现在是莲池海会,这个地方是阿弥陀佛的光明宫,说法者是阿弥陀佛,我们听的人是清净大海众菩萨。你的清净心在这里。这样观想了之后,我们自然会生起的佛法的恭敬心,以及稀有难得之心。使自己在清净、殊胜的状态中领会佛法。闻思修缺一不可听法,要做好笔记,回去要慢慢消化,再一次一次地思考,一次一次地思维这个法义,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觉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法——正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僧——净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不堕恶道出离生死永断烦恼获得解脱乃至佛果(原因是什么?)时时常觉不迷广学多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念佛念法念僧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随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无故。若法无性,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念[善法]、不念[不善法],不念[有记法]、不念[无记法],不念[世间法]、不念[出世间法],不念[净法]、不念[不净法],不念[圣法]、不念[凡夫法],不念[有漏法]、不念[无漏法],不念[欲界系法]、[***系法]、[无***系法],不念[有为法]、[无为法]。何以故?是诸法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法】。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僧][无为法]故,分别有佛弟子众,是中乃至无少许念,何况念僧?如是菩萨摩诃萨应念僧。——:轮回的正是我们的心,且修行就是修心。发的是什么心,你成就的就是什么!凡夫心是怎样的:充满我法二执及贪嗔痴。当发何种心:出离心菩提心如何发起菩提心:七因果次第自他相换十种因缘如何实践菩提心我执即是固执的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大般若经》云:“诸法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既然非有,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皆不可得,六根六尘,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三十七道品,乃至一切空不可得,皆为名法假施设。”:贪嗔痴外在:***:为何是错:对外界环境的改善远远赶不上内心痛苦的不断增长,所以再富有的人,再有权利的人一样还是有烦恼,原因是我们的内心不断的制造痛苦,烦恼。希望从权力,家庭,感情中得到幸福:为何是错:所有这些快乐都是建立在我们内心的一种痛苦需求的基础上,所以本质上它就是痛苦的,只是因为我们有这种需求,当我们得到这些时,我们的痛苦被这种环境缓解掉了,我们会产生暂时的一种快乐的感觉,但并不是本质的快乐。那么,该如何做?我们对世俗的感情,事业,欲望等应保持一个淡薄的心态,减少对世俗五欲六尘的执着。而且出离心本身就是一种超越的心。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过得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