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
新闻学领域包括四大部分: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管理。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都属于新闻业务分支。
在中国古籍中,“新闻”一词最早出自唐代神龙年间(705——706)文人孙处玄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南宋赵升在《朝野类要》中第一次把新闻一词和“报纸”联系起来使用。
“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里面所说的“采访”其含义与今天我们说的“采访”基本相同。
把新闻呢采访当作一门学问系统的进行研究是从1918年开始的。
“五四”期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为刚破土而出的新闻采访学构造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标志着新闻采访这门学科已开始形成。
邵著提别重视以下问题:记者地位;(当时一般旧者资格;(即记者修养,邵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记者访问;(邵认为要研究访问对象,要善问,要讲究礼貌、服饰、语言等)新闻价值;社会新闻。
徐宝璜《新闻学》1919年出版蔡元培在《序》中称此书“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
1938年出版的王彬著的《采访讲话》,是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
学次新闻采访学的方法,要把握以下几点:重视全面的系统的学习;重视新闻采访实践;重视总结自己的采访工作经验;重视研究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新问题;重视比较对照的学者: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把记者、编辑、评论员、专栏作家等,都统称之为新闻记者;狭义的解释,是专指那些经常在编辑部外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人员。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
1、中国古代报纸的祖宗,是古代的邸报。“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
2、记者的起源,当不会晚于唐代中叶,即公元8世纪。
3、记者称谓的演变:
“记者”这一称谓是有了近代报纸之后才出现的。
1815年8月5日创刊于马来西亚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近代第一家中文报纸,标志着中者的称谓:探员、访友、访员、采访、报事人文士等。
“记者”这种称谓是从国外引进的,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第七八两期刊出的《时事十大新闻汇记》一文,比《申报》1905年实行业务改革首次用“记者”这一称谓早六七年。民者”这一称谓已普遍被新闻界人士接受。
4、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15实际的威尼斯开始出现贷资产阶级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
5、无产阶级记者的历史,从马克思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算起,至今有150多年。恩格斯称《德法年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
从记者工作角度,我们可以向马克思、恩格斯学什么?(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斗;(3)他们热爱人民,市人民的忠实代言人;(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6)他们写的既多又快;(7)他们掌握了多种外者队伍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1922年9月13日,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主编:蔡和森
1925年6月,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主编:瞿秋白
党的报刊诞生初期:党的记者队伍的基本情况——一是人少:经费困难、干部不足,缺乏专职记者;二是采编和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新的报刊相继创办,一批新的人民广播电台相继建立,党的新闻队伍迅速壮大起来,专门从事记者工作的人数也由少到多。
党的新闻大军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支有觉悟的能战斗的队伍;一支受到革命的进步的影响的队伍;一支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成长壮大的队伍。
记者的类型
记者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记者内部的分工:分为专业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特约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等类型。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
新闻专业设置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够及时的多方面的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专业记者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专门的记者;一种是采编合一的记者
机动记者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想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于特派记者。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称得上“满天飞”。机动灵活,随时出击,——是机动记者活动的特点。
5、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有些特殊的重要的采访报道任务,有特派记者完成,报道署名冠以“特派记者”头衔,还是有需要的,一是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