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痛如火燎,名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或“蜘蛛疮”,患者可合并面部神经麻痹、神经痛等后遗症。刺络放血法作为中医独特的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就将近5年来关于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剌络放血单独应用巫华俊等用梅花针叩刺加闪火法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愈率明显高于干拢素药物治疗组;张丹阳等用三棱针点刺两侧拇指及两侧足大指爪甲根部内、外侧距指(趾)甲角2~3mm处,以自然出血为度,5~10min擦去血迹,治愈率100%,两者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10次,,一般针刺1次后即可止痛,针刺2次后,皮损部位的水疤逐渐干涸。蛇眼穴蛇眼穴拇指末节微曲,形似蛇头,多数患者指甲角两侧皮肤红肿饱满发亮,貌如眼睛,其一为少商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取肺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之功,同时可泄肺热足大趾两侧的隐白、大敦穴分属于脾经、肝经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泄脾经、肝经之热。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经郁火;或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浸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金孟梓等用七星针沿疱疹皮损带来回叩刺,以水疱破裂,局部出血为度,然后闪火法拔罐10~15min,结果总有效率100%,%。“凡十二经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用七星针叩刺皮部放血,并加以火罐疗法,可以疏通皮损部的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2、刺络放血配合体针刘铭等采用先针刺病变对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在疼痛所涉及神经区域,沿神经走向透刺,之后在阿是穴和夹脊穴各上1组电针,30min;针刺后进行刺络拔罐15~20min,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治疗。吴永刚等针刺发病侧神经分布相应节段的夹脊穴,得气后给予电针30min,再选用三棱针点刺至阳穴出血后拔罐3min,%,%,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浅层有胸或腰部神经后支的皮支部分,深层有胸或腰神经后支和胸肋后动脉及腰动脉分支,针刺夹脊穴可以起到阻滞神经、止痛的作用。黄杰川先从疱疹边缘对向疱疹中心,沿皮平刺或斜刺,针距1~2cm为宜,留针20min;起针后采用梅花针于疱疹处叩刺出血,再拔罐至3~5mL血为宜,%,明显优于单纯围刺法。围刺法源于《灵枢·管针》的“豹文刺”,属多针刺法,“豹文刺,左右前后刺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临床实践证明,围刺可逐渐缩小病灶范围,阻止病情的发展,直到病灶完全消失3、刺络放血加灸黄学勇采用先疼痛处用梅花针叩刺致局部渗血后拔罐,再局部施以艾盒灸,结果治愈率65%,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未施艾灸的对照组。左甲等采用铺棉灸加针刺治疗,%,%,患者皮损结痂和缩短疼痛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疗法。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在治疗相关免疫疾病过程中,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抗过敏反应等作用,这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实现的。故其有较好提高免疫力。破坏细菌和病毒所处的环境和抑制细菌、病毒活动的作用。一般认为艾灸主要治疗寒症,但在《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都提及热证灸法,举凡脏腑实热湿热为患,热毒蕴结之证,均可用灸法,认为灸法可以宣泄实热,清化湿热,发散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