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墨竹图题诗一案.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墨竹图题诗一案.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2/17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墨竹图题诗一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学校名称:磻溪镇双基堡小学课程名称:语文内容主题:《墨竹图题诗》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师姓名:高润彩教龄:20年授课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主题《墨竹图题诗》任课教师高润彩课型综合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日期12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字、新词,了解古诗的大意。(2) 读通,读顺古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3) 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关键问题反复诵读诗歌,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充分发挥自主合作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展示,让其个性得到张扬。:《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多媒体课件、教材等。学生准备:预****学****内容;与老师共同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学过程设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揭示课题5分钟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松、竹、梅在岁寒中同生,为人们所敬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自读古诗读懂大意8分钟创设再读情境1、学****生字: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劳顿:劳累。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赈灾:赈济灾民。岿然不动:高大独立的样子。1、汇报自学时发现的文中的生字词,交流。2、了解作者郑燮。3、朗读诗。3、交流材料:①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②图题诗。诗、画是一个整体,共同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气节。③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熟读成诵。欣赏图画。讨论交流合作学****13分钟创设讨论情境1、学****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1)、朗读。(2)、分析内容。(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他在山东任职时,正值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日劳顿,夜不思眠。又是一个不们不寐的夜晚,听着冷雨拍打窗户,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他立即联想到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文。)1、小组讨论、学****墨竹图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