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1世纪的领导观刘兰芳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进入领导科学系列电视讲座,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21世纪的领导观》。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领导活动将会发生全方位的变革,那么,我们对领导活动的认识也将产生全方位的变化,对此,我们不能泛泛而谈,今天,我仅就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下21世纪的领导观;第一个方面,我们探讨一下怎么样对21世纪领导活动的本质、概念进行重新的认识;第二个方面,我们探讨一下21世纪领导的素质和领导决策有哪些新变化;第三个方面,我们探讨一下21世纪的领导方法有哪些新变化。一、21世纪领导活动的特点首先,我们探讨第一个问题,21世纪的领导概念、领导本质产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领导活动本身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界限在模糊,互动性在增强。(一)传统的领导观在探讨21世纪领导概念变化之前,我们首先简单地回顾一下人们对领导概念、领导本质的传统看法。人们对领导概念、领导本质的传统看法一是,认为领导是一种权力,有权力的人才能够进行领导,没有权力的人只能是被领导者,有权力的人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高度的主动性,而没有权力的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是被动的。人们对领导活动的第二个传统认识是,认为领导是一种权威,领导者是既有权力,又有很高个人威信的人,比如毛泽东、邓小平这样一些人就是优秀的领导者。第三个比较典型的传统认识是,认为领导是一种应该力,有些人尽管没有权力,但是却有着很高的个人威信、个人影响力,他们也能对社会生活进行领导,比如说鲁迅先生,虽然他没有权力,但是他却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先驱。综上所述,人们对传统领导观的概括性的看法是,这种一种英雄主义的领导观,领导是少数人的事情。人们常说:“列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就是车头与车厢的关系,车头要有足够的动力,车尾、车厢是靠有足够动力的车头引带的。还有人说,领导者不要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因为,你跟老百姓是不一样的,你应该比老百姓强。(二)21世纪的新领导观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人们对领导活动和领导本质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看法呢?突出的有这样两种新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领导可以成为每个人的事情,21世纪,也就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领导观是一种平民主义的领导观。这种领导观认为,最有害的事情是把领导等同于一种权力,认为领导是少数人的事情。21世纪的领导观认为,领导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谁都可以学得会,谁都可以看得见,具体地说,领导不是一种权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在21世纪的条件下,领导活动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被领导者素质的普遍提高,这样一来,也使得领导活动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很多过去只能由领导者干的事情,现在被领导者同样可以干,而且可以做得更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在素质上的差别越来越小,他们更大的差别只是在权力上,而不是在能力上。说明21世纪领导现象变化的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小女孩身上的例子。美国有一个女孩叫梅丽莎,在1989年的时候,她只有9岁,出于对环境问题的担心,她给当时的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请求政府多注意一些环境问题。信发出去以后,她担心一个孩子的信不会引起总统的重视,于是她自己就想方设法把自己这封信免费地登在一家广告牌上,很快,很多家报纸发现了她这封信,几个月之后,有200多家报纸免费刊登了她这封信,这个女孩子不甘心对环保问题仅做舆论上的宣传,她又在她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个本来只有孩子们参加的环保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之后又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不但校外的孩子们广泛参加,而且家长们也踊跃地参加,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多大规模了呢?有20多万人,2000多个分支机构。梅丽莎这个孩子有权力吗?她是官员吗?她不是,她是什么特殊的英雄人物吗?也不是,但是,她却实实在在地是一个领导者。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梅丽莎这样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领导活动产生的第二个变化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互动在加强。在传统的领导观中,人们往往过高地估计了领导者的作用,而过低地估计了被领导者的作用,在谈起领导活动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者,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是主导因素,是绝对主动的。而在21世纪,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在逐步提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应该是服务与服从的关系,而且,服务在前,服从在后,只有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服务了,才有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多大程度上服务,就会引起被领导者对自己多大程度的追随和服从,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两种领导理论。第一种领导理论是领导交易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活动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心理、物质以及情感方